1/0
徐光启和利玛窦,在意大利马切拉塔市现身?
上海徐汇05-24 14:41:10

徐光启和利玛窦现身马切拉塔市?近日,上海雕塑家杨冬白创作的大型雕塑《利徐谈道》在意大利马切拉塔市利玛窦广场正式揭幕。这组雕塑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原型,生动再现了两位先贤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场景。

《利徐谈道》雕塑2米多高,以青铜铸造。作品中,利玛窦身着明代儒服,手指远方热情讲述;徐光启侧身倾听,右手搭于友人肩头,姿态亲切而充满探究欲。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杨冬白巧妙运用“动与静”的对比:利玛窦的衣袂随风扬起,彰显西学东渐的活力;徐光启的袍服线条沉稳,暗含中学西传的深邃。雕塑左边是马切拉塔大学,右边是博物馆,两棵20多米高的参天大松树屹立在中央,雕塑就设置在两棵大树中间的前方,颇具气势。

1582年,利玛窦踏上中国的土地。1600年,他与徐光启在南京相遇。利玛窦精通数学、天文学与汉语。两人一见如故,开启了一段传奇佳话,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运动。1607年,他们共同完成了《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这不仅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利玛窦在日记中感慨:“徐公不仅理解深刻,更能以中文精准表达,实为罕见之才。”1610年,利玛窦去世,徐光启亲自撰写墓志铭,称他“道义相孚,虽跨山海如亲面”。他们将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也将儒家的“四书五经”翻译成拉丁文。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运动,影响了中国和欧洲的文化进程,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启蒙,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启蒙运动,都受到两人开启的翻译运动的影响。

1212.png

徐汇区作为徐光启的故乡,始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锋之地。早在2014年,徐汇区便与意大利马切拉塔市(利玛窦故乡)启动“双城文化互赠计划”,由杨冬白创作的徐光启胸像雕塑被赠予意大利,而利玛窦雕像则落户上海徐家汇。此次《利徐谈道》的落成,既是这一文化交流传统的延续,亦是对徐汇“海派文化之源”地位的再次印证。

“以雕塑再现历史性人物并不容易,要考证历史人物的身份、历史与特征,服装、道具也要精准,要经得起史学家的考证与推敲,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杨冬白告诉记者,2023年,受意大利马切拉塔市委托,自己开始创作《利徐谈道》,“这是一项意义非凡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虽然已为上海光启公园创作过三组关于徐光启的雕像,并且也有作品被赠予意大利,但此次《利徐谈道》要放置在利玛窦广场,成为城市地标,其意义尤为重大。为此,杨冬白在前期对徐光启与利玛窦两位学者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参考300多年前画师笔下的“徐利谈道”,运用大写意,大刀阔斧、酣畅淋漓的表现手法,让作品“既具历史真实性,又具可看性”。

0986.png

杨冬白表示,为这组雕塑,自己构思了诸多方案,最终选定以畅想利玛窦和徐光启漫步在马切拉塔街头的场景,来表现两位学者的友情与面貌,“因为漫步比座像更具活力,更能体现精神力量的生生不息。”

这座《利徐谈道》雕塑,和位于上海徐汇光启公园内的《徐利谈道》雕塑遥相呼应,实现了从上海徐汇到意大利马切拉塔跨越时空历史的畅想。“作品把徐利间的‘谈道’,把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做了一次总结和归纳。”杨冬白说。

从徐家汇的徐光启纪念馆,到马切拉塔的利玛窦广场,跨越四个世纪的文化对话因艺术而历久弥新。这座雕塑不仅凝固了一段历史,更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中意两国人民永远友好、和谐发展。

选稿:吴鑫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