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满至,端午近!沪上老字号粽子又上新了
上海发布05-21 13:16:08

5月21日,时间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

此时,夏熟作物(如小麦)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故称“小满”。民间围绕这一时令形成了许多习俗。

农事习俗

抢水灌溉

旧时农户以村为单位,协作用水车引水入田,形成“抢水”仪式。

看麦梢黄

北方地区(如陕西关中)有“小满见三新(新菜、新油、新面)”之说,妇女会回娘家探亲,带上油糕等食物,查看小麦长势,准备夏收。

饮食习俗

吃苦菜

小满有“小满苦菜秀”的民谚。此时苦菜生长茂盛,百姓采食苦菜(如蒲公英、苦苣)凉拌或煮汤,用以清热祛湿、健脾开胃。

尝新麦

部分地区将未完全成熟的小麦炒熟磨粉,制成“捻转”(条状面食),象征尝新祈福。

吃粽子

小满时节,小麦长势喜人,吐出沉甸甸的麦穗,即将要进入喜悦的丰收季节。在南方,小满的美食莫过于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上各种馅料和调料,用新鲜的荷叶或箬竹叶裹制而成,香甜、咸鲜和软糯的口感,是南方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探寻沪上粽子新口味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今年,各大老字号推陈出新,不少新口味粽子与食客见面。

新雅粤菜馆

新雅粤菜馆今年重磅回归的“特大黑毛猪肉粽”,不仅重达280克,还选用伊比利亚黑毛猪五花肉,搭配秘制酱汁,糯米颗粒饱满软糯。

首先,需要把伊比利亚黑毛猪五花肉切成25克一块的分量,并经过多种调料腌制。糯米则选择优质圆润江南糯米,备好料后即可包制。每一只特大黑毛猪肉粽内都包含四大块伊比利亚黑毛猪五花肉。

图片

图片

新雅粤菜馆原名“新雅茶室”,门市经营罐头、食品、点心、酒菜小吃,因茶室设备新颖、环境幽雅,故取名“新雅茶室”。1932年迁址南京东路719号,并更名为“新雅粤菜馆”。新雅粤菜馆从1979年到1996年多次进行翻修改造,并于1985年申请注册了“新雅牌”商标,为中西点心产品商标。

绿波廊

以海派菜系、手工酥点闻名的绿波廊今年端午惊喜上新。既有创新口味:上汤栀子鸡枞菌火腿粽、阿胶芝麻软心粽,又有经典口味大肉粽。上汤栀子鸡枞菌火腿粽,里面包裹着鸡枞菌、火腿和咸蛋黄,让这只小小的粽子拥有了大大的鲜味。

鸡枞菌火腿粽

阿胶芝麻软心粽

春风松月楼

春风松月楼两款经典粽子应季而归,赤豆金丝蜜枣粽甄选品质上乘的赤豆,文火慢煨至芯肉化沙,蜜枣经过划缝、糖渍、冷却等数道工序;老上海经典豆沙粽精选优质五常圆糯米,将蒸熟后的红豆熬煮至软烂,再经过反复翻炒、过筛,最终质地细密柔软。

赤豆金丝蜜枣粽

老上海经典豆沙粽

沈大成

沈大成推出腐乳大肉粽、八宝粽、紫米椰枣粽、七珠龙王大肉粽等多款不同口味的粽子。

七珠龙王大肉粽

紫米椰枣粽

王宝和

今年,王宝和精选6种口味粽子,咸肉豆瓣粽、双蛋黄腊肠大肉粽、瑶柱腊肉粽、咸蛋黄大肉粽、宝和大肉粽、白米豆沙粽。其中,咸肉豆瓣粽是王宝和今年全新推出的创意口味。

咸肉豆瓣粽

五芳斋

五芳斋粽子制作方法源于百年传承的传统工艺,其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文化部收录进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芳斋也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功德林

功德林创始于1922年,是一家百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品牌企业。其著名的菜肴有黄油素蟹粉、素鸡、素鸭、素火腿等两百余种。

邵万生

邵万生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以经营传统糟醉水产、腌腊火腿、南北山珍海味、干货干果、奶糖糕点、炒货蜜饯、茶叶熟食及全国各地名优土特产及休闲食品为特色而闻名。

糟香大肉粽

杏花楼

杏花楼推出蛋黄肉粽、特色酱肉粽、乌米肉粽、西米豆沙粽等多款不同口味的粽子。

乌米肉粽

特色酱肉粽

西米豆沙粽

王家沙

王家沙延续“现包现煮”的工艺,推出西班牙黑毛猪双肉粽、干贝八宝粽、特大双肉粽、甜糯豆沙粽等八款经典与创新兼具的粽子,以一口地道风味唤醒端午仪式感。

黑毛猪双肉粽

在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吃上一口唇齿留香的粽子,感受这份独属于夏日味道!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