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在纽约遇见“上海日”!舞剧《白蛇》7月赴美,亮相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上观新闻05-14 23:09:00

今年夏天,“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活动将在纽约举办。当地时间7月26日当天,将有10余场演出活动举行,让美国观众感受来自中国艺术家的原创活力与文化想象力,通过人文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和民心相通。“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受林肯表演艺术中心邀请,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共同主办。

作为重磅活动之一,上海大剧院舞剧《白蛇》将于7月26日、27日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连演三场,以经典传说的现代演绎、极具“东方舞台美学”的巧思,向世界展示上海乃至中国当代舞台作品的审美与活力。演出于当地时间5月14日正式开票。

上海大剧院舞剧《白蛇》于当地时间5月14日正式开票

创新表达激活古老中国故事

舞剧《白蛇》脱胎于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非线性、多维度的叙事空间为千年传说赋予全新生命力。剧中,“当代”妻子、丈夫、心理医生,对应着“古代”白素贞、许仙、法海,小青则穿梭其间,象征着天真烂漫、追寻自我的“本我”。在保留传统故事中的游湖借伞、断桥相会、端午惊变、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的同时,舞剧《白蛇》创造出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两个时空,角色融合古今、互为呼应、虚实对照。

2021年,“用西方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传统白蛇故事”的大胆想法,使艺术总监谭元元、导演周可与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一拍即合,共同开启舞剧《白蛇》的崭新之路。

上海大剧院舞剧《白蛇》剧照

正如张笑丁所言:“我们做舞剧,就要创新,希望更多舞种能够融合”。在今年全新升级的《白蛇》2.0版本中,青年编舞王培先的加入,融合了更多现代舞元素,展现白蛇内心世界中的荒诞与“变形”,多舞种汇聚,打破传统故事与艺术形式的边界。

作为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三部曲之一,舞剧《白蛇》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写意精髓,又以国际化的肢体表达激活传统IP的当代共鸣,使观众在形式与内容的双重震撼中,感知文化基因的传承与革新,让世界看到属于中国气质的东方舞台美学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故事。

上海大剧院舞剧《白蛇》剧照

向世界展示当代东方美学

为了此次赴美演出,舞剧《白蛇》再度汇聚“梦之队”,由艺术总监谭元元率队“出海”。原辽宁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敖定雯、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张晋浩、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谭一梅及宋雨组成“水月”组;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刘思睿、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孙佳勇、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王念慈、苏海陆组成“巳意”组。来自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演员们构建群舞阵型,作为主角心理的具象外化,为舞剧铺陈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画面。

上海大剧院舞剧《白蛇》剧照

为更好向世界展示当代“东方舞台美学”,舞剧《白蛇》按照大卫·寇克剧院的技术要求,目前已完成1:1舞台复原,计划对部分舞段细心打磨,音乐、舞美、服装同步雕琢。

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以“节气”为灵感,为音乐注入大自然的节律。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组成舞美“梦之队”,以“大钟”“方圆”等视觉符号呈现空间变换和角色内心。服装造型设计大可赋予戏服高定的质感,蛇鳞纹理、手染水袖、古典刺绣与现代剪裁的融合,在东方古韵中融合时代风尚。

来自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演员们构成群舞阵型

纽约之夏跃动海派文化韵律

在《白蛇》之外,“上海日”还将在一天的时间里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多重体验,让纽约观众感受海派文化的韵律。

上海民族乐团《国乐中的十二生肖》音乐会将以12首根据十二生肖题材创作的民乐新作,搭配轻松有趣的互动视频,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民乐的新潮旋律。《明日方舟》音乐会精心挑选游戏音乐中深受观众喜爱的部分,融合电声与弦乐,展现游戏音乐的跨界与全球性。“音乐嘉年华”融合展现街舞表演、海派爵士以及一场“静音舞池”,让深受世界各地青年追捧的流行元素“嗨翻”纽约夏日音乐现场。

“上海日”其他演出

除了三场演出,还有一场“东方光影派对”从视觉出发,通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将充满奇幻的想象、孙悟空故事、极富中国古典美的色彩画面带到观众面前。一场“市集”让美国观众“触摸”海派文化,“魔都游园会”集合上海非遗文化、游戏动漫、文创品牌,以及“上海日限定”饮品和特色美食,从指尖到味蕾,将让人深度体验上海城市文化的魅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