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从政策高地到服务高地 解码这场“模速蝶变”背后的上海基因
东方网05-12 11:09:28

上海西南,科创引擎轰鸣,徐汇区正以一场人工智能的“模速”变革,吸引全球目光。

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自2023年9月揭牌以来,展现出惊人活力:短短一年多,已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辐射带动近400家相关企业聚集在徐汇区,累计推动43个备案达模型落地,约占全市的61%超六成,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产业“核爆点”。

作为一座持续以自我革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国际都会,上海正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金字招牌”与“活力引擎”。在这片改革的热土上,模速空间正是这一城市战略的生动实践与耀眼成果。

位于徐汇区的“模速空间”已累计推动43个备案达模型落地

市区协同、精准施策:为产业升级提供“政策沃土”

 “上海的AI(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以及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远早于这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上海大模型企业阶跃星辰的创始人姜大昕说。

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徐汇区举办。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由2018年的134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4年的4530亿元;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由2018年的约10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29.9万人。

这场产业蝶变的背后,是上海市与徐汇区两级政府前瞻布局、协同发力,推出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组合拳,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成长基因”。

针对大模型产业的特性与需求,徐汇率先出台了上海首个区级大模型产业专项政策《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关的高质量孵化器认定与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如同及时雨,直接回应了初创企业在算力、语料、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核心痛点。

同时,徐汇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与市经信委、市科委、市规资局等市级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政策信息传递的通畅和市区资源的有效对接。在一些重点产业空间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市规资局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土地性质变更、容积率调整等关键环节给予了专业指导和高效审批;市经信委则将“模速空间”等重点项目纳入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或重点转型区域予以关注,在产业导入、项目推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模速空间专场

身处“模都”上海,阶跃星辰短短两年内发展迅速、模型快速迭代。姜大昕感叹:“我们感到’诚意足、力度大、很解渴’,两级政府的帮助涵盖了技术创新、算力资源、语料数据、场景应用、融资服务等方方面面。”

正如姜大昕所言,除了体制机制的层层突破,市区两级政府对模速空间的扶持还体现在“真金白银”上。例如,以全国领先的算力调度平台为抓手,模速空间整合九大算力供应商,联合投用超10万张卡,为企业提供了百万份“免申即享”的算力券。在徐汇区、市区两级的扶持下,企业最多可享受100%的算力补贴,2024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超3.6亿元,不仅帮助众多初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也为大模型创新性研发奠定了广阔基础。

服务优化、效能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如果说精准的政策是“沃土”,那么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则是滋养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模速空间的建设本身,就体现了惊人的“徐汇速度”与服务决心。其团队仅用38个昼夜,就让一期近万方空间从毛坯状态达到企业拎包入住的标准。建设过程中,时任项目经理即便因病手术,仍在医院远程调度,确保工程按时交付。在招商引资方面,专班成员更是雷厉风行,100天内就成功招引超过50家大模型企业。

位于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

针对入驻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徐汇区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模速空间团队以“金牌店小二”的姿态,为每家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1v1跟踪走访+政策申报辅导+靶向资源匹配”的“管家式”服务。一年来,空间辅导入驻企业申报市区产业政策近百家次、申报金额超亿元。

“我想用九个字来概括徐汇对我们企业成长的帮助,那就是:手把手、肩并肩和心连心。”无问芯穹创始人夏立雪感慨道。从最初手把手帮助企业完成注册、大模型备案,到构建产业生态,再到提供算力补贴和基金领投,在徐汇“保姆式”“专班式”服务下,夏立雪和团队从一个不足50平米的格子间、7人团队,迅速成长为拥有独立两层办公室、近百人研发团队,并参与建设全国首个“算力生态超市”的赋能者。这正是“模速效应”的典型样本——当政策、算力、人才、资金多要素密集供给,技术理想便能加速照进现实。

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晶也深有感触:“模速空间常态化的运营服务团队只有约30人,但揭牌时承诺的五大功能服务平台,即市区联合推动的算力调度、开放数据、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人才服务等全要素功能平台,眼下都实现了迭代升级。”杨晶晶表示,通过模速空间的“专班式”服务模式,企业发展裉节都能通过一些常态协调机制予以解决。

在今年4月10日举行的商汤技术交流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曾表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加速优化,围绕着徐汇的“模速空间”和浦东的“模力社区”,已经形成了“一东一西”的协同发展产业格局,上海正着力打造集研发应用服务为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对于未来大模型的发展目标,上海也已明确。根据《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要构筑起一个涵盖算力、语料、模型、应用等层面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速度,将这一宏伟蓝图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未来贡献“上海力量”。

作者:王佳妮 王洁敏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