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八个月没有上台,身体经历“狂风暴雨”,朱洁静明天再跳《朱鹮》,角逐梅花奖
上观新闻05-10 18:22:00

“我八个月没有上台,身体也经历了‘狂风暴雨’,很难再回舞台。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磨一剑,明天是剑要发出的一刻。”5月11日,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朱洁静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再跳《朱鹮》,角逐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5月10日媒体见面会,朱洁静说,“我相信吉祥的朱鹮、神圣的剧场,这朵梅花会以最好的样子拥抱我。”

朱洁静

5月9日,朱洁静与同事们进行《朱鹮》联排。大病手术后,她很久没有进练功房,一直是自己单独训练。“昨天联排,演员们说,朱姐,好想你。那一刻,我觉得真的没有办法离开舞蹈,离开这个大家庭,身后这么多弟弟妹妹,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演出成长。昨天我在跳的时候,年轻人也在交流,与我探讨技巧与表达。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比赛,这是舞蹈行业在梅花奖平台与其他剧种一起交流,一起碰撞。”

《朱鹮》创作契机源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朱洁静坦言,有《天鹅湖》《孔雀》珠玉在前,自己在不自信、怀疑中开始探索朱鹮的表达,每天在排练厅把自己熬成一只鸟,把身体变成积木,最后找到朱鹮经典的“环臂羽冠”动作语汇。“时隔10年,《朱鹮》还在今天中国舞台栩栩如生,鲜活地存在着,我相信,时间可以证明一部作品。”

朱洁静演示“环臂羽冠”

2014年《朱鹮》首演至今,走遍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90个剧场,两次受邀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出,四次出访日本,巡演场次超过135场,2018年登上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受到热烈赞誉。谈及巡演,朱洁静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横幅,“今年《朱鹮》刚结束日本两个月55场演出。2014、2015年,我们同样带着《朱鹮》赴日近两个月,演完最后一场,观众席最后一排举着横幅‘中日友好万古长青’。时隔10年,我在朋友圈看到王延团长发的2025年最后一场,日本工作人员举着横幅,同样是‘中日友好万古长青’。我身为舞蹈演员很自豪,舞蹈能够跨越国界,瞬间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心里。”

“所有困难成就了今天舞台上的她。”搭档王佳俊评价朱洁静身上有朱鹮的气质,脆弱、敏感,这是大家没有看到的部分,“她曾经膝盖骨折,医生诊断不能再跳舞,她通过努力,让自己又站在舞台上。”朱洁静则透露,“我昨天还给他偷偷编辑了一条短信,我说,佳俊,你在我身边,是我重新能够回到舞台的底气。”

朱洁静与王佳俊,老同学,好搭档

突如其来的大病、手术,至今还在吃药,朱洁静变得更加坚强,“明天是我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再难,再大的风浪,当站上舞台,我很幸运有《朱鹮》来到我的生命,这可能就是我生而为舞蹈演员的意义所在。感谢搭档王佳俊,我们身后有这么大的班底,有这么好的团队、老师,他们像无形的手托着我们。未来我也要托起这双接力棒的手,让更多年轻演员出现在《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李清照》,铸就生生不息的舞蹈的浪潮,创造一个又一个能够永远在观众的心里深深扎下烙印的作品和角色。”

“今天,我作为舞蹈演员,找到了新的使命和价值。老天选我当舞蹈演员,我就是要来干这事的,我也希望把这事干到底,干得漂亮。”朱洁静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