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台球馆一桌难求,联名款首日售罄!赵心童夺冠再掀全民“台球热”
封面新闻05-10 21:28:00

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奖杯,终于被中国选手高高举起。

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中国选手赵心童以18:12战胜三届世锦赛冠军马克·威廉姆斯,冲到了比赛的终点。社交平台上,“赵心童夺世锦赛冠军”话题阅读量近2亿,多个“台球教学”相关视频点赞量近百万。

这一胜利不仅打破了欧美选手对斯诺克顶级赛事的垄断,更点燃了国内台球爱好者的热情,成为撬动中国台球产业升级的支点。“当年丁俊晖崭露头角的时候,曾经推动了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而这一次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深远。”1997年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达赫迪这样评价。

从街头巷尾的桌球到千亿规模的商业赛道,从个人热爱到全民参与,台球运动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山东鼎冠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邱彬透露,自赵心童晋级世锦赛八强起,其球房内的斯诺克球台预约量激增,“想要预约斯诺克的球台非常困难了。”

斯诺克如何与普及潜力形成共振?

斯诺克被称为“绿色象棋”,其融合策略、技巧与心理博弈的竞技特性,吸引了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群体的广泛参与。

“现在每天下班都想去台球厅练球,真的很喜欢进球的感觉!”王翼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最开始接触打台球是跟朋友,总觉得台球厅是不太正经的场所,没有认真学习过随便打着玩。“后来朋友教我怎么看角度,击球的发力和站姿,练习了几次之后居然体验到了打球的乐趣。”

当被问及是否关注斯诺克的比赛时,王翼说今年才算是认真地看了比赛。“以前只知道丁俊晖,对斯诺克比赛以及国内打斯诺克的选手都不是很了解,但看着赵心童在世锦赛上一场场地赢,自己也觉得燃起来了。”

赵心童的“90后”身份与阳光形象,成为台球运动年轻化的催化剂。其微博粉丝数在夺冠后一周内从80万飙升至520万。或许斯诺克这项赛事还未在中国普及,但这并不妨碍国人对“捣台球”的热情。品牌方迅速跟进:某运动服饰品牌推出联名球杆,预售首日售罄;短视频平台上线“挑战赵心童同款走位”互动游戏,吸引百万人参与。这种“体育+娱乐”的传播模式,使台球从街头娱乐升格为兼具竞技性与潮流感的全民运动。

产业爆发:

40万家企业背后的千亿市场蓝图

“最近打台球的消费者确实很多,订好一点的台位都要提前三天,直接来店里肯定是打不到的。”9日,成都某台球厅老板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最近店里基本是满的,包括工作日。

台球经济有多火热?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台球相关企业超40.06万家,2024年新增注册13.71万家,同比增长28.57%。这一增长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台球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社区配套台球设施;北京、成都等地对民营球房提供最高50万元补贴。

资本层面,红杉资本、高瓴等机构近年投资了“台球帮”“智慧球房”等项目,单笔融资最高达2亿元,推动行业从“小散乱”向标准化、连锁化升级。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台球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开台球厅成本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场地、台球桌、球杆这些,另一部分是运营的费用,比如维护台面、台球厅的员工工资和物业费这些。”2002年就开始经营台球厅的葛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刚开始经营台球厅的时候,国人对台球这项运动的了解程度很低,愿意来的也基本是年轻男生。“现在打台球好像成了聚会的热门选项。”

传统球房正转型为多元娱乐综合体,消费升级催生“台球+”新业态。上海某台球厅融合台球、轻食、直播观赛区,人均消费达150元,复购率超60%;西安“量子台球”引入AI陪练系统,可实时分析击球角度并提供训练建议,单店月营收突破百万元。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桌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台球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其中“智能球桌”“赛事直播”等细分领域增速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超25%。

封面新闻记者从地域分布看,台球企业数量TOP5省份为山东(4.2万家)、广东(3.8万家)、江苏(3.5万家)、浙江(2.9万家)和河南(2.6万家),占据全国总量的42%。中西部地区则呈现追赶态势:2024年贵州、云南台球企业注册量同比分别增长47%和39%,低线城市人均台球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量。

从“野蛮生长”到提质发展

台球如何走上进阶之路

尽管规模扩张迅猛,但台球行业仍面临服务参差不齐的痛点。调查显示,30%的消费者投诉球房“设施老旧”“收费标准混乱”,部分场馆甚至存在消防隐患。

智能硬件与数据服务正在改变行业生态。深圳企业“台科智能”研发的“云鹰”系统,可通过摄像头捕捉击球轨迹并生成技术报告,帮助玩家提升水平;杭州“共享球杆”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扫码租用,单杆日均周转率达8次,设备成本回收周期缩短至6个月。此类创新既降低了参与门槛,又为球房开辟了增值服务空间。

赵心童成功问鼎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台球职业化道路。目前国内职业斯诺克选手不足200人,青少年梯队建设仍显薄弱。从顶级球手的构成比例和近年来进入职业队伍的球手数量、质量来看,就更能得出斯诺克的未来属于中国的结论——“75三杰”进入职业暮年,特鲁姆普、塞尔比、墨菲都是80后老将,大量的开始崭露头角的球星、新夺排名赛冠军的球手都是来自中国。

此外,国际赛事本土化运营成为突破口:2024年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首次引入“球迷开放日”,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20%,衍生品销售额破千万元。

作为全球台球培训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西南分院)也即将在成都开院,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世界级斯诺克专业培训基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