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年出行选哪里?这个报告告诉你答案
上观新闻05-04 17:40:00

日前,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同程旅行发布《2025城市青年旅行消费报告》,解码18-35岁青年人群的出行特征和趋势变化。

《报告》发现:新一线城市年轻人出行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8-19岁青年出游人数是北上广的2倍;周五“错峰”出行、“高铁预订3天决策”已成年轻人出行普惠升级标配;新疆喀什、吉林延吉等小众旅游目的地借力短视频造景裂变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货币”。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旗下的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认为,随着深度体验需求和多元场景期待的不断增长,当代年轻人在破除同质化旅行的路上掀起各种旅游新潮流,青年文旅消费呈现出全新趋势。

《报告》揭示了中国青年出游行为年龄分层、社交模式与时间规划的深层关联。数据显示,30-35岁青年以33.24%的占比成为出行主力,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显著,上海、深圳、浙江、江苏、广州5省市构成了“30+出行高地”,这些省市30-35岁青年用户占比分别为:37.5%、36.8%、36.5%、36.4%、33.7%。而新一线城市年轻人出行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岛18-19岁青年出行占比是上海同年龄段的2倍;重庆、武汉、郑州等区域中心城市18-19岁青年出行占比明显高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此外,单人出行成为年轻人的独特谱系。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认为,当代年轻人出游画像映射出多元的社会文化图景。

除节假日依旧是出游旺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错峰出行助力周末出游高峰常态化,显示出工作与休闲边界柔性化的社会趋势。《报告》显示,全国近两成年轻人选择周五错峰出行,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其中最受欢迎目的地前五名分别是成都、广州、重庆、北京和杭州。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青年出行首选高铁趋势也日益显著,全国18-24岁年轻人中,60%选择高铁出行。随着“特种兵”旅行的兴起,其中30%的年轻人1年内高铁出行超过3次,是飞机出行的3倍。

青年“低龄高频”的出游呈现即时性、碎片化特点,这是对不确定性的适应,也是年轻人即时满足的主动选择。《报告》显示,74%青年习惯预订三天以内高铁票其中,当天预订用户超过30%;48%的青年提前3天预订机票,当天预订用户不到一成。在出行半径上,57%的青年选择2小时以内高铁,火车硬座用户属地前三名分别为广州、重庆、北京。而1—2小时的高铁旅途热力图上,24%的青年选择广深、沪杭等高铁线路;反观6小时以上的长途出行,年轻人更喜欢重庆至上海、北京至广州等大幅跨区域线路。

在旅行偏好上,18-30岁的年轻人对主题公园的偏好程度远高于其他旅游类型主题,其次是演唱会、博物馆、非遗、露营、徒步等旅行场景在年轻人中的偏好占比持续高热。反观30-35岁的青年人群,则更青睐动物园、历史遗迹、综合性度假区、乡村游、园林古镇等场景主题。同程研究院分析认为,年轻人不仅关注旅行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更追求个性化体验以及社交属性,这些新需求也将催生年轻人旅游细分市场的新机遇。

在住宿选择上,年轻人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性价比”。数据显示,民宿成为年轻人旅行住宿首选,占比约四成;其次是相对标准化的经济型酒店,占比约三成;选择星级酒店的占比约两成。在酒店类型偏好上,18—25岁年轻人喜欢拍照出片、拥有动人夜景、海景度假类酒店,而30-35岁年轻人更青睐亲子类、情侣约会类、温泉类酒店。《报告》显示,年轻人预订酒店呈现出显著的“短时高频、临期决策”特征,超七成用户选择当天预订酒店,其次是选择提前2天预订。

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认为,当代青年的出行偏好推动了文旅消费的结构性变革,体现了功能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转向,是年轻人对在地化体验的追求。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