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千年瓷都遇见TOP中央公园,普陀区举办陶瓷非遗文创旅游节
上海普陀05-02 15:31:09

景德镇千年窑火的温度与申城春末的清风悄然交汇。5月1日至5日,上海普陀陶瓷非遗文创旅游节在TOP中央公园开展,以200+展位串联起非遗传承、科技美学与假日消费,成为普陀区“五五购物节”中一抹亮眼的文旅商体展融合风景。

图片

绿野为幕的烟火瓷市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最大的生态绿洲,占地逾千亩的TOP中央公园为非遗文化提供了天然的舞台。陶瓷展的主入口位于公园9号门,径直前行,可以看到露天市集的200余顶素白帐篷沿水岸铺展,分为A、B、C三个展区。A区展位上,日用瓷以亲民价格吸引着家庭客群,游客们轻叩“声如磬”的茶具,清脆之声久久回响;B区文创摊位前,釉上彩萌宠摆件让年轻游客爱不释手,“亲手触碰才能感受瓷器的温润。”一位汉服少女轻声赞叹。釉色如玉的青花餐具映着天光,玲珑瓷的透雕孔洞中漏下婆娑树影。

图片

踏过水景,C区以非遗美食售卖、儿童游乐体验项目为主。其东侧停放的复古机车与千年瓷器形成奇妙对话。铜质车头在阳光下泛着暖光,游客们轮番与这“工业时代的艺术品”合影。互动区内,投中三支箭矢即可解锁非遗好礼;孩子们争先体验陶瓷的绘制过程。本次活动主办方上海十方全域旅游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翼寅介绍,本次展览有240家景德镇瓷器文创产品的主理人与瓷器品牌参与,由500位手作者联袂呈现20万件景德镇精品陶瓷。“规模之大非常难得。”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室内展馆的入口处,陈列着由活动主办方专利出品的“三景五能”智能园艺装置,在此自成景观——模拟日光透过自动补光系统倾泻而下,动态水幕实为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蕨类植物在水雾中舒展,形成全自动无需人工浇灌的盆栽景观。科技与非遗穿越时光相遇,却呈现意外的和谐之美,为这场东方技艺的展览带来不一样的生动姿态。

图片

不仅如此,TOP中央公园的生态资源为活动注入“旅”的基因,深度契合普陀区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发展方向。在区文旅局、区绿容局和桃浦智创城的协同推动下,本次活动顺应“五五购物节”热潮实现“文化引流、消费增值”的市场效能。桃浦智创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公园多场景开发,融合多元文化,构建市民触手可及的丰富生活圈。”

赴一场瓷韵之约

五月的TOP中央公园,瓷光与绿意正在共舞。市民可乘地铁11号线至祁连山路站,4号口出站步行5分钟即达;自驾游客可通过导航停车场前往。

P1停车场:景泰路公园6号门旁

P2停车场:敦煌路280号

P3停车场:敦煌路450弄63号

这个五一,何不与千年瓷都相约?看古窑薪火如何在现代都市的脉络里,燃出新的风采。

作者:施旖雯
选稿:潘馨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