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当代城市文化创新性表达 上海艺术家“笔墨构城”在京展出
上观新闻05-01 19:38:00

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笔墨构城——上海美术学院城市山水作品展”以都市建筑景观为主要题材,引发了艺术评论界的热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笔墨构城”这一主题,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次深刻探索,更是对当代城市文化的一次创新性表达。当笔墨与城市相遇,便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这里有冲突,更有机遇。

展览现场

“笔墨构城——上海美术学院城市山水作品展”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2024年底曾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此番赴京,35位师生共70余件城市山水作品涵盖了当代建设成就、城市景观、红色遗迹、一江一河、工业遗存、名人故居等题材,其中三成为新作。展出作品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以水墨描绘不断生长的城市,让人想到“建造上海”中关于上海的黑白摄影;陈家泠的一幅五联屏彩墨《贵美静安》色彩斑斓;王孟奇的《物换星移》趋于立体主义;王劼音的《光影之城》以抽象的语言,表达着光影之中的城市楼宇。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的《观海系列》用墨骨积墨法画大都市,描绘现代建筑玻璃幕墙反衬下的城市场景;倪巍用中锋焦墨勾勒着大都市的造型;田佳佳以俯视视角画下上海的苏州河流经外滩源,汇入黄浦江……这些表现上海城市,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都市新景观的作品成为展览一大亮点;另一个重要亮点,是着力表现在江南文化背景下的上海红色文化遗迹,如中共一大会址,毛泽东旧居、周公馆、渔阳里、四行仓库等等。这些作品,均以创新的笔墨语言表达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肌理。

展览现场观众与艺术家畅谈

毛冬华作品《观海系列》

展览现场的观众流连忘返

冯远作品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刚谈到:“城市,是中国画进入当代必须面对的命题,不仅指题材,更有语言、形式和观念等,这是一个可持续深挖掘的课题。”

“如果传统山水画是营造自然景观,那么城市山水描绘的是人造景观。我理解为高楼大厦是山,川流不息的街道、流经城市的河流是水,人类居住于自己营造的城市花园之中。”冯远说,“如何体现现代意境,以及现代人文的关怀和现代城市山水的精神,这成为当代中国画家必须努力思考的议题。”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王牧羽看到的是“层层繁华之下,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他说:“这些作品中,看到在上海艺术家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从内到外的热爱。”

对于“山水”与“风景”之辨,“笔墨构城”项目组负责人,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倪巍认为,笔墨构城、城市山水,重心在笔墨和山水。我们需要从用笔墨表现城市,转换为通过城市表现笔墨本身。

上海美术学院有一批70后教师,如毛冬华、丁蓓莉、倪巍、白璎以及上海中国画院的鲍莺、洪健,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寻找着自己的语言状态,画出了一批上海都市题材作品,而且在全国美展上展出、获奖,这个现象在其他城市还没有出现过。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介绍,这一代人的敏感性非常强,他们的思维已经打开,又不失传统特色,他们要打造上海新海派的一个特色,这就是“笔墨构城”。

“城市山水”的美学价值到底是什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觉得这些作品其实已经开始在中国画的画史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范例,可以称之为“城市美学”。相比原来自然形态的山水园林,城市山水从题材到表现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提出,古典山水画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现代的城市山水则体现了现代人与现代城市的关系,在城市中生活的当代中国画家,都承担着一个历史使命,就是要用新的心态与世界对话。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