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精彩!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闵行5所高校联手,45万人次围观……
今日闵行05-01 10:42:18

嗨,闵行

嗨!家人们、友友们,休闲时分去哪玩?4月25日起,“今日闵行”版快乐指南来了!闵行文旅商体展新资讯、新场景和新体验一站获取,还有小编独家推荐、互动体验、不定期福利一网打尽,就在“嗨!闵行”!

浦江潮涌处,创新正当时。2025年4月,“我与我们·青春交响”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大零号湾”启航,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的学子以艺术为媒、科技为翼,在此书写创意与活力的浓墨重彩、奏响科技与艺术的交响乐。

4月29日,艺术季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迎来展演,艺术季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与人才集中亮相,充分展现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与创新精神。

艺术“繁花”绽放闵行沃土

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搭建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与闵行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

3月20日至21日,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奔赴马桥镇旗忠村,开展“彩绘振兴路·旗忠展新颜”主题墙绘创作。师生们汲取哪吒与敖丙的故事灵感,将“破旧立新、和谐共生”的寓意融入墙绘创作,让原本单调的墙壁焕发生机。

photoplus

作为本届艺术季的系列活动之一,定向摄影活动带领大学生们走进“大零号湾”科创功能区,参观科技创新展厅、创业园区,打卡科创大厦、兰香湖等地标,用镜头捕捉科学思维与自然生态交融的精彩瞬间。摄影活动的优秀作品以“艺启·跨越边界”为主题,目前正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大厅公共区域举办。

“艺启·跨越边界”主题摄影展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的非遗创意活动、上海交通大学的舞蹈专场活动等,打破了校际壁垒,成为青年学子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科艺融合亮相舞台

当晚,青年学子们充分展现出在科技与艺术交叉领域的想象力,通过舞台讲述、数字展示等形式,向大众呈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建筑等领域的融合成果。

来自上海电机学院的王子轩,在聚光灯下是自信从容、妙语连珠的主持人,在实验室里则是专注钻研、攻坚半导体材料的科研新秀。

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李思彤上台分享

RedLife乐队的五位乐手均来自宇耀科技的科研团队,三位主唱是华东师范大学VIVA合唱团的在读学生。乐队创始人兼鼓手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正芳。这群新时代科研人凭借生动的艺术创造力诠释了科研与艺术的交融之美。

photoplus上海戏剧学院闫威旭上台分享

展演舞台上,上海交通大学Minecraft社团社长季诺澄博士带领6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运用一亿块像素搭建起了“方块交大”虚拟校园。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闫威旭,展示了运用AI技术构建中国传统纹样的数字化系统。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李思彤分享了她将机器人技术融入婴幼儿托育的实践经历。

专业与故事共绘新篇

演出现场,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创作演出的民族民间舞《江南》,曾斩获中国专业舞蹈领域最高奖项——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台上,学生们经典再现,以水墨画卷般的柔和肢体引领观众步入诗意江南。华东师范大学VIVA合唱团67名成员登台献艺,这支屡次荣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一等奖的精英团队,以全新编排的混声合唱《世界赠予我的》,引起了现场观众的轻声合唱。

photoplus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创作演出的《江南》

photoplus《世界赠予我的》引起了现场观众的轻声合唱

上海电机学院带来的阿卡贝拉版《七里香》,通过纯人声演绎传递青春一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出之前,我们排练了很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这支‘工科’合唱团的演唱水平突飞猛进。参加演出我们也认识了很多‘大零号湾’的同龄人,期待后续跟各个高校同学们的再一次合作。”校合唱团团长白哲易说。

photoplus

话剧《见字如面》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们以校史剧《霞光颂》为蓝本创作了原创短剧《见字如面》,通过徐光宪院士、高小霞院士夫妇的科研报国故事,诠释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崇高信念。“《见字如面》是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舞台布景与传统话剧不同,并非实物置景,而是更注重表演与现代舞台科技的互动,讲述的是科研前辈的故事,在大零号湾艺术季的舞台上演出,格外应景。”本剧导演、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陈匡时说。

photoplus闵职院带来的服装秀《穿越时空的盛世华服》

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带来的服装秀《穿越时空的盛世华服》以中华千年文明为轴,彰显传统服饰的美学精髓,校团委书记朱霁雅介绍道。“我看着学生们在一次次登台中,逐渐成长起来,也带着他们从舞台上,走进了‘大零号湾’的区域的其他高校里,以艺术为桥,我们在‘大零号湾’组成了一个‘朋友圈’。”

photoplus

此外,展演现场还揭晓了艺术季定向摄影活动的“光影艺术奖”和展演互动中的“风采演绎奖”,积极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复合型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站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眺望窗外的点点灯光,青春与创新的双向奔赴仍在继续。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大零号湾”以硬核科技铸就发展引擎的同时,也正以文化软实力,书写着产城融合的新篇章。

据悉,这场跨越春日的艺术展演活动,共吸引了逾45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摄影展也将持续至5月,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和大零号湾集团科创园区内展出。

市文化旅游局、市教委、团市委、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闵行区相关领导,云南保山交流考察团成员,“大零号湾”区域高校的师生与市民代表一同观演。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