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你知道名字吗?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04-29 14:02:51

大江汤汤,经百里乃成;大城泱泱,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

《大桥》节选

我和徐老师走在得胜村的宅头巷尾,宅上几乎没有新的房子,大多陈旧而斑驳,有的平房看上去有数十年了,那些两层楼的房子估计最晚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从村落的布局结构上来看,它不似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松松散散,而是紧密有致,依稀有种小镇街巷的感觉,小巷中铺着的是青石板。碰到村上的老人,一打听,还真是。

这个紧邻黄浦江的小村落因明代抗倭大捷,一战成名,被命名“得胜港”,此后乡民安居乐业,尤其明末设渡口后,遂成集镇,过往盐铁塘、黄浦江的客轮货船常在这里停泊,到清代、民国期间商贸越加活跃,集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店,20世纪40年代,达到50多家,还有两处寺庙,一处为佛教寺院大觉寺,另一处为道教关帝庙。新中国成立后,得胜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乡、高级社、生产大队等的所在地。

热情的老人指着巷口处的石板桥对我们说,别看它毫不起眼,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吾伲小辰光时,格里邪闹猛!(我们小时候,这里很热闹)”接过我递给他的烟,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明显有些兴奋,话多了起来,虽然是当地土话,好在我是听得懂的,甚至有种亲切感。毕竟闵行和松江是隔壁邻居,追根溯源,还同属松江府,语言体系一脉相承。

“老早街上光茶馆店就有七爿。”老人说。从什么时候集镇废了呢?我问。老人面朝西侧,抬手说道:“看到哦,建那座大桥时,一部分村里厢人搬脱了,集镇也搬迁到北爿车墩去了,格里就冷落了。”

老人嘴里的那座大桥,就是松浦大桥,也就是之前说到的“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1972年,国家重点工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俗称金山石化)在上海市最西南的金山卫地区破土动工。为了承担石化总厂的运输任务,必须在附近修建一座越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使黄浦江两岸联结在一起,于是在黄浦江上建大桥的设想终于摆上了议事日程,而且迅速落地推进。

1973年7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第十六勘测设计队对金山卫铁路支线,经过选线比较,提出了枫泾、米市渡和得胜港三个建造黄浦江大桥的比较方案。最终得胜港方案胜出。1974年7月,施工队伍聚集在得胜港,打下了第一根混凝土管桩,擂响了第一锤撼天得胜鼓。

松浦大桥总投资5250余万元(我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工人月工资一般在36元左右,可见建桥费用之巨。),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设计、施工。仅一年零一个半月后,1975年9月11日,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次年6月29日,铁路桥上层的公路桥也建成通车。

图片

1975年,建设中的黄浦江大桥,即现在的松浦大桥(资料图片)

图片

1976年6月,黄浦江大桥落成通车(资料图片)

这座越江桥不仅工程巨大复杂,其桥型虽类同南京长江大桥,双层两用,却别具一格,与特大型长江大桥相比,更显出它的精巧秀气,与江南水乡的情调十分吻合。桥头周围的道路遍植绿树,四周花坛里花木葱茂,形成一片绿化生态区域。在此观光休闲,当别有一番意境。

因为是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其地位可想而知,故当时当仁不让地被命名为黄浦江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我正在读小学,学校组织秋游,徒步来到这里,登临桥上游览。目睹伟岸的桥姿以及在桥上巡逻的解放军战士,感到莫名兴奋和自豪。还有一次,是跟着外公和我妈去的。为了弄清桥上究竟有多少盏路灯,外公便用火柴棍来计数。那时人小,也没见过什么世面,觉得桥好大好长好美,除此之外,找不到其他形容词来表达这份直击内心的震撼。直到1991年11月19日,号称“中国第一”的南浦大桥横空而起,我乘车行驶在这座市区第一座黄浦江大桥上,当年的那份感慨才被打破。

2022年10月29日,我重游松浦大桥,并在得胜港流连。这座大桥起初的黄浦江大桥之名随着后来黄浦江上的大桥越建越多,终于没有守住,在1989年改名为车亭大桥,1995年再一次改名,以松江首字加“浦”字,定名为松浦大桥。

我和徐老师从得胜港村宅出来后,走车亭公路拐上了松浦大桥的公路桥,到对岸叶榭寻了一处空地停车,在岸边才发现下层桥梁竟然可行人通行,忙登上楼梯观景,才发现别有一番景致。

好多年没有走过松浦大桥,发现它变样了。一了解才知道松浦大桥从2017年6月30日开始,经过了历时五年的工程改造。原来下层的铁路桥已经单列建设了金山铁路黄浦江特大桥。松浦大桥仍然为上下两层,上层桥梁为公路桥,汽车通行,但下层桥梁被改造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步道上增设了座椅、小品景观和古朴的路灯,用建设方的话来说,“遵循简洁原则,打造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慢行空间。”

叶榭这里保留着最原始最自然的农村景象,南桥堍处附近有当地农民在路边摆摊,出售自家所种的蔬菜;而北桥堍得胜港这里,竟然开设了一家名为流浪蜗牛野奢露营地的休闲场所,桥东西侧相通,占地面积不小。大概因为是周末的缘故,在里面游玩的人还是挺多的。

图片

松浦大桥下的露营地(徐晓彤摄)

一座四十多年前为上海石化总厂而建的大桥,如今有了完美的观光功能,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