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从景云里到大陆新村,鲁迅在上海的“搬家”之旅,你知道多少?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04-28 13:37:03

大江汤汤,经百里乃成;大城泱泱,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

《北外滩·虹口源》节选

“上海越界筑路的北四川路一带,因为打仗,去年冷落了大半年,今年依然热闹了,店铺从法租界搬回,电影院早经开始,公园左近也常见携手同行的爱侣,这是去年夏天所没有的。

“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烘烘的小世界。”

——这是鲁迅《上海的儿童》开头的两段文字。这篇文章刊登在1933年9月15日的《申报月刊》,描述的是当时虹口一带的景象。

1926年8月,鲁迅毅然放弃了北京教育部的官职、大学府的教席,南下北上,先是厦门、广州,而后上海,定居虹口。经其三弟周建人介绍,他同许广平住进了景云里23号,开始了十年的上海生活。据许广平回忆:“1927年10月,鲁迅和我初到上海,住在共和旅店内,建人先生天天来陪伴。旅店不是长久居住之处,乃与建人先生商议,拟觅一暂时栖身之处。恰巧建人先生因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工作,住在宝山路附近的景云里内,那里还有余房可赁。而当时不少文化人都住在此地,如茅盾、叶绍钧等,颇不寂寞。于是我们就在1927年10月8日从共和旅店迁入景云里第二弄最末一家23号居住了。”定居后,鲁迅和许广平结为伉俪。由于住所周围很不安宁,次年9月9日移居18号,与周建人一家合住,不久,17号有了空房,鲁迅喜欢住房朝南兼东,于是,又在1929年2月迁入17号新居。1930年5月12日,又搬到了拉摩斯公寓(今川北公寓)。1933年4月起定居大陆新村9号(今山阴路132弄9号),直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

这篇《上海的儿童》作于鲁迅在大陆新村居住时期。近六年的上海生活,足够他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刻认识,从而产生出很多感慨。如果鲁迅生活在雍容华贵的老洋房,或寂静优雅的高级弄堂内,他的文字是无法做到如此的平民化的。正因为虹口这里的人是杂糅的,有原住民,有外省移民,也有日本侨民和犹太难民,不同生活方式相互交织,最后生长成独特的样子,形成了一个文化多元的地区。“这是带点草根文化,让人感到亲近的上海。她既是极力吸收西方文化的时尚摩登女郎,也是从吵闹纷杂的弄堂里出来的带点小市民气息的小姑娘。”知乎上,有读者生发出如此感慨。

鲁迅文中所提到的北四川路,就在他居所附近,即为如今四川北路北段。四川北路是虹口的一条南北向马路,全长3.7公里,在晚清光绪年间就已建成。由于南起苏州河,紧靠黄浦江,又临火车站和淞沪铁路,极为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沃土,彼时的四川北路店铺云集,百业发达。

图片

1930年代四川北路的街景(资料图片)

《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全上海除南京路、四马路以外,以四川北路为最繁盛,日夕车辆、行人拥挤。”20世纪30年代,“不中不西”“羊城风味”“吃玩中心”成为北四川路的市场特色。尤其是娱乐业在这里得到加速发展。1917年5月,广东人曾焕堂在北四川路虬江路口(今四川北路1408号)同庆戏院原址开设上海大戏院,他是由华商开办电影院的第一人。到30年代初,先后有上海演艺馆(今四川北路1800号仲益永安商厦)、好莱坞大戏院(今乍浦路408号胜利电影院)、广东大剧院(今四川路1552号群众影剧院大楼,该院兼映电影,经常演出粤剧,成为当时上海第一个粤剧演出中心,蜚声粤、港与海内外)、东和馆(今乍浦路341号葡儿飞美食广场)等32家电影院、47家电影公司建立或迁入。虹口由此成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祥地。鲁迅和许广平到上海后第一次看电影,是在位于四川北路虬江路路口的奥迪安大戏院,看的是部美国片,叫《怕妻趣史》,同去的还有三弟周建人。为此,鲁迅在其日记中专门作了记录。

图片

1933年,鲁迅和内山完造在上海(资料图片)

在景云里期间,一个人进入了鲁迅的生活,那就是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先生。据内山完造回忆:“一个常常和两三个朋友同道来,穿蓝长衫的,身材小而走着一种非常特别的脚步,鼻下蓄着浓黑的髭,有清澈的水晶似的眼睛,有威严的,哪怕小个子却有一种浩大之气的人,映上了我们的眼帘。”当内山完造知道眼前的这位先生就是鲁迅时,十分热情和敬仰。鲁迅最后的十年,曾出入内山书店512次,内山也为他设了专座,成为他晚年在上海的“会客厅”。

我很早以前读到过现代文学家阿累写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内山书店与鲁迅的巧遇,当时他看中了鲁迅译的《毁灭》,但苦于囊中羞涩,后来鲁迅帮了他。我特别记得文中的那段话:“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却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读到这篇文章时我还是初中生,也爱看书,也想买些好书,但奈何家里经济困难,常常望书而叹。所以对阿累先生这种心情感同身受。几十年后,我忘了这篇文章的名字,但记住了这段话的意思,直到这次查阅了大量关于虹口的资料,才知道原来它叫《一面》。

如今,内山书店在原址重开,修旧如旧,复原了当年的情景,书架上搭着的木梯、门后衣架上的红围巾、书架上的木刻版画,将当年的鲁迅与内山书店的记忆刻在每一处角落。那里是四川北路2056号。

2023年5月起,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