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三餐四季》云南篇:寻味山野,感受不一样的“彩云之南”
央视网04-27 17:00:53

|

能煮天下鲜的过桥米线、会施展魔法的“汽锅鸡”、满满自然味道的香茅草排骨、余韵悠长的苦撒,化毒味为美味的红豆煮荨麻,一口爆浆的石屏豆腐……在云南,哪一款美食能够让你瞬间心动?

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云南篇,带你从山野走到餐桌,感受藏在碗里的“诗与远方”!

从“滇南门户”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到“黎明之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幅自然与文化交织的美食地图即将开启,节目将于今天20:00档登陆CCTV-1央视综合频道,主持人撒贝宁、何岩柯携手文艺嘉宾周笔畅、金莎,文化嘉宾陈立、王干组成寻味团,共同探寻五彩斑斓的美食文化,感受云南舌尖上的独特魅力!

汽锅鸡:汽锅里有“蒸功夫”

在红河建水,有一道美食,锅里不加一滴水,蒸后收尽一锅汤,这样的巧妙成为现实,与一件烹饪器具息息相关——建水紫陶汽锅。

选用养足18个月的跑山鸡切块,放入汽锅之中,点火加热后,蒸汽从汽锅中央的空心陶柱底部向上集中喷出,一部分凝聚成汤汁,另一部分沿着气柱外壁再次上升,反复三小时后,即可开盖。以汽锅蒸鸡,最大程度地封存了食材的原汁原味,汤汁抵达舌尖的瞬间鲜香四溢,浓郁入味。

灶火燃起,水汽蒸腾,千年的建水紫陶,与千年的建水古城默默相守,留住了一份本真的味道,也留住了一份属于建水的味觉记忆。

香茅草排骨:把自然吃进肚

多样的地貌,搭配充足的水汽,让全球超过百分之九十的香料植物都可以在云南露天生长,在这个多达400余种的“香料王国”里,最负盛名的,当属香茅草。

让香茅草的味道渗入排骨的秘诀,并不复杂,切块的鲜肋排拌入辣椒面、蚝油、料酒、生鸡蛋等各种佐料腌制十分钟,随后用煮过的香茅草捆扎排骨,下入油锅,炸至定型,细细品尝,香茅草的柠檬香气与油炸后的排骨完美结合,外酥里嫩,清新解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德宏人守望着山,山也成为了德宏人的天然食堂,自然的味道被融入排骨里,滋养山民。而蒸腾的烟火气,承载着代代相传的饮食智慧,也让这片土地,散发出勃勃生机。

哈尼豆豉煮泥鳅:刻在哈尼人基因里的味道

哈尼族有这样一句关于豆豉的俗语“宁可三天不吃肉,也要顿顿吃豆豉”,田间地头的日常劳作,为哈尼豆豉提供了特殊的原材料,也让哈尼人找到了“天然味精”。

作为哈尼豆豉煮泥鳅的底味,哈尼豆豉的制作极其讲究:山泉水浸泡的黄豆放凉后铺于芭蕉叶中,发酵后剁碎,与豆秆灰、蒿子花、花椒叶煮过的汁水混合搅拌,晒到半干即可搓成球状,继续晾干,味道浓郁醇厚;烤熟后的哈尼豆豉舂成粉末与姜末,蒜末,小米辣等配料共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并依次下入芋菜与炸过的泥鳅,炖煮的过程中,多孔的芋菜则吸收了汤汁中的咸美,而干泥鳅的口感也因为哈尼豆豉的加入变得更加有层次。

土地馈赠的质朴,双手打磨的温度,时光沉淀的醇香融为一体,哈尼豆豉的“上头味”,是自然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也是哈尼人心中家的味道。

过桥米线:一碗能煮天下鲜

在红河州千千万万超出常规认知的菜单中,有一样美食久负盛名——过桥米线,红河州的首府蒙自,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在这里,人们常用一碗高汤、一箸米线,混着各式各样的“冒子”,拉开一天的序幕。

早起赶上清晨的头汤,这是本地人心照不宣的默契。猪筒骨、老母鸡和肋排经四小时慢炖,醇厚绵长。95℃的高汤与90℃的汤碗搭配,确保生鲜熟透。琳琅满目的配料,由客人自行挑选,而本地籼稻制成的米线,则负责牢牢锁住汤汁,让每一个入口的瞬间,迸发出鲜香。

过桥米线这座“桥”,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道来自红河州的风味,自此“碗大汤宽心更宽,米线长长情更长”,如今,它的味觉记忆与这片土地紧紧缠绕,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海陆空:美味跨三界

“海陆空”,味如其名:下水抓鱼,此为“海”,棕包树上摘棕包米,此为“陆”,蜂群中取蜂蛹,此为“空”。当水下,地上,空中的味道聚于一碗,获取食材的难度,还只是吃上这道美食的第一关。

热锅下油,分别加入火腿、小米辣、姜、蒜等食材爆香,并放入小鱼,煎出香味,随后分别加入棕包米、酸笋、蜂蛹提鲜,而一叠酸辣蘸水,则是吃海陆空的点睛之笔,烤熟的辣椒与蒜舂碎,加入荆芥与辣椒面,最后撒上一勺汤料,“海陆空”即算彻底完成,鱼肉鲜嫩味美、棕包米苦中带甜、蜂蛹满口留香,蘸上蘸水,味蕾在酸、甜、苦、辣中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美味冲击。

苦撒:“苦”尽甘来,良“苦”用心

傣语里苦撒的“撒”意为“凉拌”,而“苦”,则来源于牛苦肠。在德宏,用“撒”做出来的美食众多,但苦撒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却始终不可撼动。

制作苦撒的精髓在于提取独特的草木原味——取牛苦肠中未完全消化的草料入锅,文火慢熬成粉末状,注水复煮后,用纱布滤去杂质,萃出一碗墨绿苦水。生牛肉馅与韭菜末加入辣椒面进行抓揉,放入苦水中,随后分别加入韭菜末、芫荽、香柳、小米辣、涮涮辣,一碗苦撒便大功告成,蘸上食材,苦辣鲜香,一口吃尽,余味缠绕。

“无撒不成席”,在气候炎热的德宏,苦撒既是傣族消暑的日常食物,也是宴席的桌上常客,大自然为这道美食赋予了独特的苦味,而其中的甜,则需要细细品味,用心感受!

红豆煮荨麻:化毒味为美味

有这样一句话在云南广为流传——“微毒的焯水,有毒的煮熟,剧毒的泡酒”,常人不敢碰的荨麻,在云南人手中,经过特殊的处理,成为了独特的美味。

红豆经过提前浸泡,下入锅中熬煮两个小时,熬出绵密原汤后,将提前洗净的鲜嫩荨麻放入锅中,待荨麻经过熬煮去除了毒性,便可依次加入盐、味精、麻油等调味料,入口滑润,味道鲜美,色泽诱人。

对于自然,云南人有独特的感悟,既不是驯服,也并非妥协,而是在敬畏与利用间寻找微妙平衡,以智慧化解风险,用双手调和风味,这一份生存的哲学,使毒味消散,让美味涅槃。

石屏豆腐:带不走的专利

在石屏古城,随处可以看见手拿筷子、用木炭火精心烤制豆腐的街边小摊,这就是云南八怪之一的“豆腐烧着卖”,这是一座有“魔法”的城市,在这里,制作豆制品的历史已有千年,而为豆腐点浆,却发生在顷刻之间。

石屏豆腐美味的秘诀,在于神秘的地下井水,石屏特有的地下酸水与按照比例与豆浆融合,凝固成型后,便可切成均匀的条块,手艺人巧手点制,而食客们也自有门道,在石屏吃豆腐,边吃边烤,才是最地道的享受,掰开表皮金黄的豆腐,一口下肚,外酥里嫩,豆香四溢。

寻味云南:山野之间,万物共生

云岭绵延,梯田层叠,自然的每一份馈赠,在这里都显得如此珍贵。高山流水见证了每一次春种秋收,聚散离合,脚踩在这片土地之上,云南人把生活过成了与自然的对话,在餐桌的方寸之间,用食物体察四季轮转,将边陲的热带风情,融入每一口佳肴,用千年的烟火,书写与万物共生的诗篇。

饵丝口味多样、八面煎鱼皮酥肉嫩、包烧白参焖肉层次丰富……云南还藏着多少你所不知的美食?

4月27日20:00档,锁定CCTV-1央视综合频道,和《三餐四季》一起走进云南,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央视频App同步直播,敬请关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