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突破618亿元,“造机器的机器”在闵行,探索高端制造的“上海范式”
今日闵行04-23 11:25:54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造机器的机器”,在高端制造产业中拥有核心地位。

4月21日,四大国际机床展之一的CIMT北京国际机床展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在这场全球顶级机床展会上,莘庄工业区的企业军团尤为瞩目——从打破国外垄断的国产龙头拓璞数控,到精密测量技术全球领先的德国波龙诺孚特,再到山崎马扎克等国际巨头,集中展示“闵行制造”向“闵行智造”跃迁的硬核实力。

这背后,是闵行锚定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高地的雄心。作为上海两大工业母机核心承载区之一,自成立三十年以来,莘庄工业区已汇聚123家产业链企业,2024年全口径营收突破618亿元,形成“零部件—整机—场景”全链条生态。从航天级精度的“大国重器”,到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用设备,正书写着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化的新篇章。

破界:国产龙头如何撕开技术铁幕

4月22日,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随着拓璞数控“幻影龙门五轴”全球首发,工业母机“闵行智造”的精度再次被刷新。

“若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比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颗明珠曾长期被德日巨头垄断。”2007年,当王宇晗博士带领团队创立拓璞数控时,中国航空航天的精密加工设备仍高度依赖进口——飞机蒙皮加工误差需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1/3,火箭贮箱焊接精度堪比微雕艺术。

拓璞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赛道,专攻航空航天领域五轴机床。十年磨一剑,团队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出双五轴镜像铣设备。这台“国之重器”将6米×2米蒙皮加工时间从30小时压缩至3小时,壁厚误差±0.02毫米,让C919大飞机的“皮肤”首次贴上“中国精度”标签。截至2025年,拓璞已交付27台镜像铣装备,支撑大飞机、长征火箭、载人航天等国家工程,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60%,性能却超出20%。

技术势能一旦形成,便如潮水般外溢。2023年,拓璞推出i500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将航天级精度“降维”注入通用制造业。这款设备动态加工精度达±0.02毫米,相当于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绣花;效率比传统设备提升50%,价格仅为德国机床的1/3。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机壳体加工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小时;在医疗行业,髋臼杯精度突破±0.02毫米,终结德国设备垄断;在光伏赛道中,单晶硅片切割良率从92%跃升至98%……“我们不做技术移植,而是针对行业痛点‘量体裁衣’。”拓璞数控技术总监表示。

集聚:全球巨头与本土新锐的共生密码

在毗邻拓璞展台,德国测量技术巨头波龙诺孚特的展位同样火爆。其最新发布的FormControl X测量软件,可实现加工中心全自动质量控制,测量耗时缩短60%。“这款软件与拓璞机床的结合,让我们的客户良品率进一步提升。”波龙中国区总经理透露。

这家扎根上海14年的德企,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自2011年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以来,波龙凭借激光对刀仪、工件测头等核心产品,深度融入中国高端制造产业链。2024年,其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40%,成为机床、汽车、航空航天领域的“隐形冠军”。

波龙的成长,映射出莘庄工业区的生态引力。“这里既有山崎马扎克、三菱电机等国际龙头,也有拓璞这样的本土创新力量,产业链协同效率远超其他区域。”波龙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隈机械攻关数控系统,而拓璞、路劳曼邸等企业则将零部件转化为整机竞争力。

图片

这种“国际化基因+本土化创新”的生态,正吸引更多全球资源集聚。“西班牙全球领先的机床企业计划落地亚太总部,另一家西班牙高精密反馈系统企业也计划推进本土化研发,国内电主轴龙头企业拟迁入高性能生产线……”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艺透露,未来三年,工业区还将新增一批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

博弈:全球工业母机赛道的闵行探索

国际机床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端数控机床进口依存度仍达45%,光栅尺、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进口率超90%。如何突破“卡脖子”瓶颈?莘庄工业区的答案是:以场景倒逼创新,用生态重塑规则。

图片

2025年1月,由莘庄工业区牵头的“上海工业母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合上海交大、航天科技等30余家单位,共建五轴机床检测平台和工业AI研究院。联盟内,一家本土轴承供应商坦言:“为满足拓璞的要求,我们突破了十年未解的技术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展会上,“上海工业母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联盟”2025年度阶段行动方案发布,来自闵行的企业拓璞与雄克、百思图、波龙诺孚特、嘉实多等企业达成了合作。

站在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如何定义高端制造的“上海范式”?莘庄工业区已绘制清晰蓝图:根据方案,力争到2030年,助力在工业母机典型关键应用场景上取得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区打出组合拳。空间再造:规划250亩高端制造示范区,建设层高7米、承重2吨的专业化厂房,满足重型机床制造需求。技术攻坚:联合上海交大建设工业母机中试验证平台,破解国产装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难题。场景赋能:依托航天科技、中船重工等“国之重器”,开放复杂构件加工、船舶动力制造等场景,加速技术迭代。政策护航:出台覆盖研发补贴、首台套应用等全环节政策,对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的,可叠加战略新兴类补贴。

图片

“工业母机作为制造业的‘心脏’和‘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工业母机的突破,关乎制造强国梦,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林艺表示,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区域,莘庄工业区这片17.8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聚集全球机床前十强中的2家、国产五轴机床领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当航空级精度遇见市场化需求,当工匠精神融入数字基因,莘庄工业区正在书写一个关于“中国智造”的新剧本——不是跟随,而是定义。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