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世界读书日 | 观一场与阅读有关的展览 让视线悠远
上观新闻04-22 11:10:00

艺术与读书,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当书页翻动的那一刻,当视线落在一件艺术品上,都会有思想与情感激荡心灵。世界读书日,许多与阅读相关的展览在城市各处举行,不必拘泥于图书馆,让读书与艺术一同,走进日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温情的阅读,与故乡相关

在巴金故居的门厅墙壁上,悬挂着黄永玉的大幅画作《巴先生》,这幅作品也以AI动画的样子呈现于巴金图书馆第五展厅,一同展示的还有《比我老的老头》《见笑集》和多种文创。

黄永玉曾说:“文学在我的生活里是排在第一的。”4月16日,曾轰动京城的“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世博会博物馆与读者亲切相见,许多作品让观众不由会心一笑。4月19日,巴金图书馆举办了一场黄永玉作品朗读会,以共读文学作品的方式,纪念这位心怀文学梦想、“荒诞不羁”又深沉细腻的老头。朗诵会上,黄永玉的爱女黄黑妮以家乡方言——凤凰话开始,随后各界学者、嘉宾以及热心读者等分别用陕西话、上海话、粤语、天津话、大连话、江西话、福建话等十几种方言朗诵《无愁河浪荡汉子》的不同篇目,通过方言朗诵,感受黄永玉浓浓的家乡情怀和赤诚的游子之心。“艺术家和文字出版,其实是有碰撞的,如果能够因为这种碰撞而激起了我父亲创作的愉悦,那也是特别美好的。”黄黑妮说。

巴金图书馆里的展览

随时的阅读,与地铁相关

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在哪里阅读?如何阅读?巴金图书馆近日联合澎湃新闻举办“小时光:地铁里的阅读——主题摄影展”,展出摄影师樊晔亲在上海地铁里拍摄的作品,从侧面反映上海市民的阅读现状。

摄影师樊晔亲说:“人们总以为,地铁上的纸质书阅读会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而难得一见;然而事实上,只要自己放下手机,就会发现手捧纸质书的读者随处可见。这些照片都来自通勤途中的随手记录。其实,地铁上的读书人,比想象中多得多。”

巴金图书馆墙上的摄影作品

形色各异、步履匆匆的地铁乘客拥有着一致的面貌:捧书阅读。他们或坐或站,或在站台等车或在行进的旅途中。书的位置也大不相同,有的把书举高于面,用书作为与他人的壁垒,有的捧书于膝,把自己专注阅读的姿态大大方方地展现于乘客面前。

在所有的作品中,书无疑是视觉的中心,世界各地的图书设计和装帧,似乎也在参加一场书展,而不同年代、不同新旧成色的书则有着各自的表情和脾气,卷翘的书角,开裂的封面,密密麻麻的便签贴纸则是他们备受青睐的证明。巴金图书馆精选最耐人寻味的50余张,配以相对应的50余册书,邀请读者共同品味和领略。

春天的阅读,与花相关

在浦东牡丹园,上海朵云轩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 “士与艺——当代作家学者书画展·森兰”上,马家辉、西川、刘亮程、冷冰川、张新颖、金宇澄、赵丽宏、索南才让等50位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的100余幅书画作品与牡丹一起迎接观众。正值2025森兰牡丹节,观众在欣赏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园内国色天香。

在思南公馆,以“万物在发光”为主题的上海国际花展正在进行,三大室内科普展重新定义自然与设计的共生关系。思南时区画廊,上海译文出版社虚构集文学展2.0热度爆棚,“团体的抉择”“私人物件展厅”“藏书馆·作者墙”“梦宫”“深沉的玫瑰”“埃玛·宗兹之案寻找博尔赫斯另一次死亡”“匕首史”“博尔赫斯辞典”等八大展区,邀请沪上文学爱好者进入博尔赫斯充满想象、呓语与奇幻的文学世界,觅得属于自己的思想星光。

4月23日开始,上海印刷集团在青浦区青溪园策划推出“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插画主题特展,从选题、设计、印刷直到“遇见你”,探索书籍从选题策划到印刷装订的完整流程。

读书把人联系得更紧密,正如巴金先生所说:“多读书,多认识人,多了解人会扩大你的眼界,会使你变得善良些,纯洁些,或者对别人有用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