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上海沪剧女演员拥抱果洛来的姐姐,上海青海以艺为媒、以心相交
上观新闻04-21 21:18:00

在汾阳路150号,上海沪剧院演员沈佳妮拥抱了熟悉的拉智觉热艺术团姐姐,“大家像家人一样常来常往”。4月21日至22日,上海沪剧院所在的汾阳路150号老洋房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分别迎来两场跨越2000公里的文化之约。上海沪剧院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拉智觉热艺术团携手献上“江源共韵 情满山海” 沪剧经典折子戏与达日歌舞融合演出,以吴侬软语的婉转与雪域长歌的豪迈,在舞台上绘就一幅民族文化交流的壮美画卷。

21日,沈佳妮演绎沪剧《庵堂相会·问叔叔》。去年11月,她曾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交流学习,“天气非常冷,我第一天就高反了。”当地人能歌善舞给沈佳妮留下深刻印象,“每个人都喜欢对歌,也非常好客,给我们做糌粑。”

《庵堂相会·问叔叔》

在达日县委、县政府的悉心培育下,2015年12月15日,拉智觉热艺术团应运而生,团员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以足尖为笔、以歌舞为墨,将果洛大地的豪迈与温情搬上舞台。两天上海演出中,艺术团拿出看家本领,《最美家乡》灵动舒展,舞者用肢体勾勒雪山草原的壮美轮廓,传递对故土的炽烈眷恋。《幸福达日》步伐轻盈,从街巷烟火到田野丰收,尽显高原人家的平凡幸福。《岭乡盛宴》重现格萨尔王赛马传奇,战旗翻卷、马蹄声声,演绎古老史诗的磅礴力量。《吉祥黎明》似曙光拂动经幡,每一个旋身都饱含对生活的祈愿,将藏族文化的深邃美好化作舞台上的粼粼微光。

两地演员演绎代表作

沪剧起源于上海及周边的田头山歌,以方言为魂,以生活为源。上海沪剧院以经典折子戏串联沪剧百年风华,让青海观众们感受吴侬软语的魅力。《庵堂相会·问叔叔》以“问”传情,道尽封建礼教下青年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胡锦初借妻·洞房》既有沪剧的韵味,又融入了水袖、圆场等京昆身段。《日出·重逢》苍凉悲怆,揭露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双看灯》创新融合传统戏码,高难度赋子板与“云手”“错步”“双飞燕”等戏曲身段交织,重现江南元宵灯会的热闹民俗。《魂断蓝桥·蹁跹共舞》演绎战火中的爱情。《罗汉钱·燕燕做媒》以紫竹调的明快旋律展现新中国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勇气。

沪剧的婉转韵律与藏族音乐的辽阔悠扬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相遇,成为两地“以艺为媒、以心相交”的生动注脚。沪青携手组织两地文化交流活动,是上海援青践行 “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宗旨的缩影,展示两地文化魅力,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提升协同共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