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市了!老字号四如春冷面开售
上海普陀04-20 11:09:49

连日来,申城气温上升,爽口的冷面成了不少市民们的餐桌美食。作为沪上冷面“顶流”,老字号四如春食府的冷面于近日悄然上市,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不少市民闻讯专程前来打卡。

冷面颇受上海人的欢迎——早在1934年,《申报》就报道过:早些年间劳动者吃不起汽水、冰淇淋,冷面便成了唯一的需要品,既可解暑又能填饱肚子。如今上海从春天到初夏,街头巷尾的饮食店都有供应冷面,实惠美味,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快餐。

四如春的冷面有多好吃——2005年即被知名网站收录,连续2年登上上海“必吃榜”。上世纪50年代,是四如春的师傅改进了冷面的制作工艺,让冷面变得易保存。在电视剧《繁花》中,玲子从日本归来,“宝总”招待她吃冷面,说这碗面“不比四如春的差”。由此可见,四如春冷面成为老上海评判上海冷面是否好吃的标准。

4月17日中午,记者在普陀区石泉路72号的四如春食府看到,店门口早已排起长队。收银台前的队伍延伸至店外人行道,取餐窗口前挤满了等待的顾客。店内座无虚席,几乎每张餐桌上都能看到金黄油亮的冷面。

“10点半就来占位了,到午餐饭点位置都没了。”住在附近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四如春吃冷面,一路从西康路的大自鸣钟追到了如今的石泉路,“面条筋道,浇头实在,这个味道几十年没变过。”

既有老饕客也有新食客。不少人是看了《繁花》后慕名而来,剧中宝总那句“不比四如春的差”的台词,让这家老字号在年轻人的朋友圈中走红。“在社交网站刷到了短视频,就和同事坐车赶来品尝下。”在真如工作的白领小徐对记者说。

四如春的冷面之所以备受推崇,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店家介绍道,面条是专门定制的,呈扁形且略硬,口感上保持了良好的支撑力和适中的硬度。煮熟后要趁热拌入秘制豆油,再由两位师傅用长筷挑散,在电风扇下快速降温,“挑面要持续3-5分钟,直到面条完全冷却,保证口感筋道。”

在四如春,冷面是要排队自取的,食客在收银台买单后,拿着小票到一旁玻璃房内排队自取,玻璃房内冷面的灵魂伴侣各类浇头逐一摆开,三丝脆嫩、辣肉喷香、大排酥软、双菇鲜香……记者看到,不少老食客的标配是二两面条配2种浇头,最后淋上店家特调的花生酱。“猪肝又嫩又入味,花生酱香浓不腻,这就是阿拉老年人喜欢的味道。”年逾七旬,专程从人民广场赶来的吴大爷说。

1996年,长寿路拓宽改建工程启动。四如春食府迁至普陀区石泉路,转眼之间,29个春秋匆匆而过,老店而今愈发显得生机勃勃、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据悉,今年冷面价格保持稳定,4.5元/两(二两起售),冷馄饨16元/份。四如春的冷面季通常会持续到10月,是上海供应冷面时间最长的餐饮店之一。

作者:王笛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