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谷雨播种正当时”,在黄道婆纪念公园种下“都市棉田”
上观新闻04-20 06:30:00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百谷播种生长的代表节气。民间素有“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应时”的农谚4月19下午,30余名小学生和市民步入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3A景区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整齐有致的“都市棉田”正等待孩子们播种

棉田播种

黄道婆纪念馆学术顾问方云博士介绍2024年4月清明央视直播棉田耕种之后黄道婆纪念公园围绕着“都市棉田”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与非遗公益活动其中,月球棉种C41与棉花大熊猫紫花棉的高光亮相,让这片特殊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公众游园打卡、学校研学、红色讲解、阳光疗愈、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的载体

今年谷雨节气黄道婆纪念公园再续种棉传统,一场名为棉花的前世今生》科普讲座为活动拉开了序幕。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陈彬博士列举了诸多的棉花生动案例,细述了神奇植物棉花的迁入、种植历史、品类特征及价值贡献等孩子们收获科学知识的同时,在纪念馆手作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做出了一朵朵灿若云霞的彩棉手捧花并在先棉雕像前敬献

科普讲座

现场,非遗传承人林秀梅带着孩子体验脚踏三绽纺车,杨美芳奶奶手把手教孩子们在织布机上织布,还在“都市棉田”里复现乾隆御题棉花图》的耕种场景。在这里,除了月球棉、海岛棉,他们还种下了上海莺湖棉、上海中棉、崇明红茎墨核、宝山18号、奉节短果枝、紫花棉等上海本土棉种。这些珍贵的棉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提供。

非遗传承人林秀梅带着孩子们体验脚踏三绽纺车

今年播种的这些本土棉种来之不易,它们是中国棉花科研机构多年以来存续、培植以及研究的心血凝结。方云介绍,棉花自公元二世纪分由陆路与海路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木刻本《松江府志》中就记载了:“宋时乡人始传其种于乌泥泾镇(今徐汇区华泾镇)。”清赵翼《陔余丛考》引《琅琊代醉编》中述“松江之有木棉始自元始也。又谓棉花乃番使黄始所传。”黄道婆在家乡广授植棉、纺棉、织棉技术,造就了繁盛的江南棉业经济,被民众奉为“衣被天下”的先棉。

本土棉种

来自高安路一小华展校区的李煜莀告诉记者能自己亲手播种、参与管理并期待秋日的收获,非常酷且了不起的经历。来自华泾小学的刘芃雅和杨桃去年就参与了纪念公园“小小棉朵朵”讲解员的培训,从此对先棉文化传播热情高涨。

学生们敬献先棉

通过此次播种,旨在让青少年了解本土棉种所蕴含的不仅是生物基因,更存蓄了优秀的文化基因,是上海城市历史演进的各个阶段的见证,也是中国农业、纺织、科技的腾飞与可持续发展的缩影方云看来,提升对中国本土棉种的认知与保护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是关乎生物多样性、文化传承和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议题需通过政策+科技+市场+文化多维度联动,让这些承载千年智慧的种子继续生根发芽。

她说,对于身处AI时代的青少年来说通过身体力行的棉田耕种、科普观察、非遗技艺等环节来见证地上云朵的成长奇迹,并继承棉花那抹生命的韧性与持续创新的科学精神,极为必要与紧迫。

学生们集体合影

此次“谷雨播种正当时,与棉相约续传统”由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民政府主办,黄道婆纪念公园承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