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工”夺冠、“旋风小子”吸睛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超燃!
央视网04-19 20:22:00

4月19日7时30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赛道上,机器人选手形态各异,它们的跑步姿态也各具特色,有的大步向前,也有的迈着小碎步,还有一些出现摔倒、续航不足的意外情况。而这些正是在验证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各种能力。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的“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率先冲线,获得冠军。

稳定性强 大个子"天工"步伐矫健

这场堪比科幻片的半程马拉松比赛,参赛选手都是谁?赛道怎么设计的?奖牌长什么样?我们一一来关注。

先来认识几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跑者”,看看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这个步伐矫健的“大个子”叫天工,身高达到1.8米,最高奔跑速度达每小时12公里,稳定性强,地形适应能力也强。对于“天工”在比赛中获得冠军,网友评论称,一看就是“种子选手”。

来自同一家族的“旋风小子”N2和“小顽童”N2,身高都是1.2米,体重30公斤,它们能以每秒3.5米速度奔跑、完成单双脚跳跃及舞蹈,还可实现连续空翻等高难度动作。今天的比赛中,“小顽童”获得亚军,“旋风小子”表现也很出色。

比赛的季军是体型小巧的“行者二号”,重量只有28公斤,它也是历史上首个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机器人,续航6小时以上,最快能达到每小时8公里的移动速度。而这位名为“0306小巨人”的机器人实际是全场最矮的“小萌娃”,身高只有75厘米,呆萌可爱,一出场就吸引关注。

赛道设置大坡度路段 转弯道 铁轨等挑战

再来看赛道方面的设计,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赛道起点设在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终点为通明湖信息城,全长超21公里,途经南海子公园、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性点位。比赛中,机器人要挑战大坡度路段和铁轨。线路中还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这要求机器人具备精准的路径规划和灵活的转向能力。终点前则设置了1.5公里的直道,成为机器人全力冲刺的舞台。此外,与人类马拉松有补给站类似,机器人半马也设置了补给站,主要为机器人更换电池。

完赛奖牌设计独特 机器人元素拉满

据了解,为了鼓励这些“初出茅庐”的机器人选手,每支参赛队伍只要能够在关门时间内跑完全程都能获得奖牌。此次人形机器人半马的完赛奖牌设计也比较独特。打开奖牌的第一层,可以看到此次半马设置的比赛全长,记录着“恭喜你完成了21.0975公里的奔跑”。全部打开就是比赛的“主角”——人形机器人,它有着灵活的关节和头部,可以展开。

机器人学会跑步分几步?

19日比赛中,我们也看到有些机器人“跑手”姿势并不是那么顺畅,速度也远不如人类。机器人跑步和人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机器人学会跑步要分几步?来看看。

机器人学会跑步的算法“武林秘籍”大概分几步?

第一步,先用模仿学习,学习人类的动作。一般是用动捕设备,照葫芦画瓢。

第二步,学习强化。在虚拟平台,机器人把学来的理论,付诸实践,靠着大力出奇迹的学习态度,成百上千次的尝试,学会了自主奔跑。

第三步,再在现实世界走两步。诶,怎么又摔倒了?回去重学。

就这样,不断优化,不断反复在虚拟和现实中跳跃,有一天,机器人终于掌握了人类的跑步大法。

和人类比起来,机器人要想更低能耗、更稳定地跑步,确实还需要破解更多的难题。不过本次马拉松,我们看到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机器人从能稳定行走到快速奔跑,从短跑到21公里的长跑,进步的速度直线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的散热、零部件的稳定性、整机的可靠性、算法的优化、电池的续航等一系列曾经卡顿的难题,都被一一破解。 21公里的长跑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是工程问题、更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可用、可规模化使用的产业问题。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有何重要意义?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胜利收官,20个不同型号的人形机器人各具特色,引燃现场气氛。这次比赛到底有何意义?来听参赛方和组织方怎么说。

天工人形机器人算法工程师赵文表示,他非常兴奋和激动,能够顺利完成这一次人形机器人的半程马拉松。这次的成绩其实非常好,比我们之前的训练赛都要好,创造了机器人的个人最好成绩。接下来,做一些技术上的优化。同时人员配合也更加紧密一些,这样在比赛的时候也会更加顺利。

北京市经信局局长姜广智表示,这是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一次盛事,很多企业多年的科研创新能够在这个赛场上一竞高下,展现出他们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比赛的主要宗旨还是科技进步第一,比赛成绩第二,要通过这个机会,验证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持久力,看看各种零部件、各种设计思路,是否能够更好满足以后的需要。

本次比赛,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人形机器人(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来自北京的松延动力机器人获得了亚军。除了冠亚季军,组委会还设置了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其中,最佳步态和最佳人气以及最佳形态创新奖,将通过大众投票,选出大家心目中最好最美的机器人。不唯成绩论英雄,而是更注重提供多维度的评价、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