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书单】读张謇人生,探南通发展,启企业新程
上海普陀04-19 15:58:07

2025年,普陀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在回溯历史长河时,有一位人物的贡献与当下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他就是张謇。

张謇,这位清末状元,以非凡的勇气投身实业,不仅改变了南通的城市面貌,更为中国早期企业发展铺就道路。他的故事,串联起南通往昔的奋斗岁月、中国企业发展的艰难探索,也能为当下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带来启迪。本期书单,让我们通过阅读,走进张謇波澜壮阔的人生。

#01

《张謇传》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首次登录需输入账号和密码:shpt

之后可免密登录

本书是近代知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853—1926)的人物传记,详细记录了张謇作为一代爱国企业家的辉煌一生。张謇生于南通,状元出身,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和370多所学校,积极筹办公益慈善事业,使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自觉用实业报国,实干兴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典范。

#02

《状元实业家:张謇传》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首次登录需输入账号和密码:shpt

之后可免密登录

张謇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尤以“状元实业家”著称。本书重点记述他目睹晚清权臣当道、国是日非,毅然弃政从商、创办实业的经历。他用近30年的时间把南通建设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一个颇具规模的轻纺工业城市。他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先后创办了企业20余个、学校370余所,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伟大抱负耗费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本书也关注了张謇爱惜人才、重视民间艺术的一面,以专门章节记述他对江浙刺绣工艺的扶持,使沈绣艺术发扬光大,让沈绣刺品远销海外。

#03

《张謇新传:状元实业家的跨界传奇》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首次登录需输入账号和密码:shpt

之后可免密登录

本书是近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中国实干企业家的先驱者——张謇的传记。作为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开路先锋,科举应试、仕途从政、兴办实业和地方自治,构成了张謇的人生主线,在众多领域演绎了他的人生的跨界传奇。作者还从传主的日记、来往信函等私人文献和诗歌作品等着手,在细微处探寻他的“朋友圈”、日常生活、家庭纪事、教子之道等,多层面展现了张謇最具个性的侧面(侧影)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试图揭示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当下人生的启迪,令人耳目一新。

#04

《上海社会与纺织科技》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首次登录需输入账号和密码:shpt

之后可免密登录

本书聚焦上海社会与纺织科技的互动,是第六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学术文章几十篇,论述内容涉及张謇研究的诸多方面,包括张謇的社会关系、管理思想和社会实践等,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于研究近代上海纺织科技史及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变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05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首次登录需输入账号和密码:shpt

之后可免密登录

《跌荡一百年》是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带领读者了解中国百年崛起的作品。上卷叙述1870~1937年的中国企业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

资料:上海普陀文旅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