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如今的外滩“三件套”所在地,其实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04-17 14:30:35

大江汤汤,经百里乃成;大城泱泱,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

《陆家嘴·东外滩》节选

到浦东陆家嘴这种地方,自己开车的话七绕八拐,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迷失在钢筋水泥群中,停车更是件麻烦事。

于是我叫了滴滴打车。周末,车流不密,倒是十分顺畅。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附近下车,兜了一圈,而后经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往北,便是陆家嘴滨江地带。对岸,是百年外滩。

来得早,阳光却已铺陈在江面上,波光粼粼,随着细浪涌动,泛着金色的光,一闪一闪,也照耀在人身上。初春的风还是有点凛冽,虽说不是刺骨的那种,裹挟着一点寒意也不至于扰了游兴,却想着,如果是在温暖的季节,在夜幕暗沉中,看江中渔火,看两岸霓虹璀璨,是不是更有感觉?

在江边就这样走走停停,拍拍照,一直到老白渡一带,南浦大桥的雄姿清晰起来。两个多小时,算算,估计走了也有三公里多了。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这是耸立在陆家嘴滨江一带的标志性的经典建筑。经典到只要讲到上海,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一组建筑画面,仿佛是上海的象征。而二三十年前,上海的象征是陆家嘴的对岸,那个叫外滩的地方,那里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群的美誉,有上海开埠以来积淀下来的厚重历史、“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和风格迥异的建筑美学。

在外滩游览的人,把陆家嘴当背景,每一帧的构图往往是竖拍的,那些在游客眼中的风景太高大,太壮观,有着刺破天穹般的力量,虽然,很多人把陆家嘴的三大高楼戏称为“三件套”,打蛋器、注射器、开瓶器,但调侃之中却有莫名的自豪。而在陆家嘴滨江沿岸看外滩,欧陆风情扑面而来,既浸透着当年殖民者的贪婪,也饱含着上海人的奋斗,书写着上海城市近代化的历程。

图片

1900年,从外滩远望,陆家嘴地区农田遍布,芦苇摇曳,一片寂静(资料图片)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有两个地方特别引人瞩目。一个是浦东开发开放;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建设。海南是在1988年4月被宣布为经济特区的,而我在1990年5月大学毕业前夕,在上海一家小报实习,只是因为感觉无聊,于是便申请前去海南采访,在岛上待了整整一个月。那时十万人才下海南,全岛陷入了一种疯狂的投资和开发热潮,更有许多人前来寻找梦想,“种子炒熟了,丢在泥土里都能发芽”是当年描写海南特区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诗句。我也有同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他们豪情满怀地投入“赶海”的浪潮中。

于是,在浦东采访的时候,我便在想,浦东会不会如海南一样,掀起一股开发的巨浪呢?黄浦江水比不得南海潮那般汹涌,但也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因为这块土地从来不甘寂寞,尤其是陆家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注定会一鸣惊人,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崛起的时机,一个扬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时机。

陆家嘴因明代翰林院编修、上海人陆深而得名,这里是他的故园和墓葬地。如今上海的两个重要地标都是与历史人物有关。除了陆家嘴,还有一个就是徐家汇,因是明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家族的聚居地而得名。上海人的先祖特别实诚,在给地方取名时,常常这样直截了当。

陆家嘴原本是由黄浦江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滩地。明永乐年间,夏原吉治水,叶宗行献策,经历了“黄浦夺淞”“江浦合流”等疏浚措施后,最终形成了如今的黄浦江水系。闸港截流,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潮汐逆流上溯,大量泥沙在如今的陆家嘴一带沉积。于是在东岸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

当时在上海县境内的黄浦江沿岸至少有周家嘴、曹家嘴、薛家嘴、夏家嘴、鳗鲡嘴、龙华嘴、高昌嘴、陆家嘴等地名,而如今,许多“嘴”的地名已经湮没,倒是陆家嘴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最终成为现在上海最繁华的区域。有人还从风水的角度解释,陆家嘴前方,正是“黄浦江龙脉”和“吴淞江龙脉”双龙汇聚之处,玉带环腰,双龙戏珠,想不发也难。这当然是戏言,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里地理位置的优越。

图片

20世纪40年代的陆家嘴(资料图片)

2023年5月起,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