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对话|女足国脚,离开体制“再就业”
澎湃新闻04-17 09:56:00

对于运动员来说,当他们从职业赛场转身离开,一段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但要走向什么方向,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前中国女足国家队门将赵丽娜,选择了一条“自主创业”的道路。

两年前的4月14日,在正式宣布退役的同时,赵丽娜也公开了自己退役后将要创立的足球公益项目“星球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在各方的支持下,走进100所偏远地区小学,为孩子们提供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机会。

球员时代的赵丽娜斩获了众多荣誉。

为孩子们建设球场、进行足球普及与教学、提供教练员培训以及物资的捐赠……如今两年过去了,走进100所学校的目标,正好完成了一半。在赵丽娜的心里,每一次与孩子们接触,听到他们的故事,看到更多孩子有了接触足球的条件,是她最开心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但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更多的是输出与给予,回到现实,赵丽娜仍然要面对一个难题:怎样打拼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选择“自主创业”而不是留在体制内工作,也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了风险,抛弃了安稳,这个选择在退役之初,就曾让她的家人感到过担忧,而赵丽娜自己,也的确经历了创业海洋上的风浪。

登上综艺节目的尝试、未能成功的拆卡直播间创业经历、在自媒体行业中的努力……用赵丽娜自己的话来说,足球场下的自己其实并不习惯于规划未来,也算不上有太高的“分享欲”,但工作的需要与创业路上的摸爬滚打,让她有了成长与改变。

赵丽娜在两年前挂靴退役。

当看着没能从直播间卖出去的积压货品,她感受过沮丧和无奈。当做公益时遇到网友的负面评论和质疑,她也曾流下委屈的泪水。但这些过往,如今都成为了她变得更好的养分。

“那些‘破碎’的过程,自己内心很拧巴的过程,我觉得都过去了,现在则是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破碎’只是过程,并不代表你会就这样放弃。”

退役之后的这两年,自己会用哪三个词来描述?听到这个问题后,赵丽娜思考了一会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多彩、自由、重生。”

赵丽娜在足球公益项目中与孩子们合影。

以下为赵丽娜与澎湃新闻记者的对谈:

退役后这两年,你做了哪些事?

现在回头想想,这两年时间我真的是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其中最大部分的精力就是花在了足球公益项目“星球计划”上面。然后在2023年,我尝试参加了《乘风2023》节目的录制,那也是我第一次试着录真人秀综艺。

2023年女足世界杯,我又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张记者证,以记者身份采访了中国女足的世界杯之旅。女足世界杯回来之后,我还开始学习英语,因为在这段经历中我发现,如果英语不好,就没办法参加一些其他国家队的发布会。

除此之外,也尝试做了一些演讲的活动,包括也参加了另一档真人秀的综艺,还喜欢上了脱口秀,去看了一些线下开放麦,参加了一些类似于脱口秀的播客。从今年开始,我也启动了自己的个人播客,叫做“上下半场”,现在已经更新到了第八期,所以想想感觉这两年下来,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但在刚刚退役的时候,其实内心还是会很忐忑,担心未来是不是会无事可干,或者不知道再去追寻什么样的理想。

赵丽娜参与综艺节目录制。

把足球公益作为退役后的第一件事,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其实在之前女足亚洲杯的时候,我就做过一个采访女足球员的视频系列,发现其实很多女足运动员,并不都是主动选择的足球,采访的二三十个球员里,可能也就一两人是自己通过足球普及了解了足球,然后主动去选择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即便我已经是生长在大城市里,但在我一年级之前,其实都没有见过足球,所以我才会觉得,去做足球的普及,让更多孩子能够有主动选择足球的机会,可能是我需要和应该去做的一件事情。

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还把这件事分享给了水庆霞教练,说自己想让更多乡村孩子可以有选择足球的权利,我记得当时水指导眼含泪光,她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认可,也坚定了自己去做公益发起人的想法。包括后来去参加综艺节目,也是希望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去推广女足,让更多人来关注女足。

赵丽娜把许多精力投入到了公益项目“星球计划”。

退役后放弃留在体制内,家人是否会有不理解?

其实我的父母就算到了现在,有时候还是会担心,毕竟父母那一辈和我们还是有年龄的差距,加上我7岁就离家住校,和他们的交流也相对少一些。这两年下来,父母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去拍这个赚钱吗?你去做这个赚钱吗?也会担心女儿的收入情况,因为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离开体制内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是很难理解的。

特别是在“星球计划”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会说,做公益不能当饭吃,你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但是两年下来,父母的态度也有转变,当他们看到一片片球场建成,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故事,也会变得支持我去做足球公益。平时我发在社交媒体和播客的内容,父母也都会看,然后也会分享到自己的家族群、朋友群,所以我能够感受到他们无声的支持。

运动员退役后选择自己创业,在你看来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其实我自己是一个不太做规划,目标性也不太强的一个人,这是我天生的性格。在球队里的话,作为球员基本上就是教练指哪打哪,球队也会保障好你的生活,所以在生活上其实并没有太多东西需要自己去安排,我给自己的最大的空间,可能也就是打架子鼓的爱好,每天训练之后有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时间,去鼓房里打一下鼓。

所以当退役的时候我发现,好像多年的球员时光然后练就了很多东西,但并没有锻炼出做计划的能力,好在我还有自己的团队,可以帮助我提炼出想法并且一步步去执行,推着我向前走。

赵丽娜以记者身份参与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

你也投入了许多精力在自媒体行业,从球员转型自媒体人困难吗?

其实在我自己看来,我并不是一个网感或者说镜头感很强的一个人,包括人的分享欲有时其实也是有限的,但是在2018年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媒体是一个趋势,自己开始去做一些社交平台的内容分享,退役之后,我其实也把自媒体作为了自己的主业,这也是我唯一的收入来源。

所以一路走到现在,对于每一个支持我的球迷和粉丝我都非常感恩。分享的内容方面,当然还是围绕着足球、体育,包括退役运动员的状态。

在网络世界里,那些不友善的评论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

这几年下来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认识到当你获得流量的同时,也势必会同时得到流量的好处和坏处,你不能把所有的评论都当成是真实的。以前最困扰我的一点就是我会因为负面评价而陷入自我怀疑,陷入自我矛盾和内耗,去纠结自己是不是真的像那些评论所批评的那样。

但现在,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是为了什么,不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自我怀疑。

(此前直播做公益时因负面评论流泪)那次正好是在元宵节,我一个人在家做直播的工作,结果又遇到网友的质疑,那一瞬间确实会有无助、孤独和委屈的情绪,但后来其实很快就平复了,大概过了10分钟又重新开播了。

赵丽娜曾因为网友的负面评论在直播间落泪。

退役后的各种工作尝试中,哪些时刻最让你有成就感?

还是在和孩子们一起接触的时候,每一次去学校里和孩子们分享足球运动、交流之后,虽然身体是很疲惫的,但对于我的精神是很大的养分,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很开心,内心非常的充实。

在这两年里,有没有一些时刻会让你觉得有挫败感?

2024年我有过一次创业的尝试,开了一个直播间去做拆卡的直播,比如卡通类、艺术类的各种卡片。但我发现,过程中自己会比较注重身边人的感受和状态,包括员工的感受、消费者的感受,但问题是创业的话,必须要赚到钱,才能真正实现大家都好。规划和计算,是我自己作为创业“小白”实际上所欠缺的东西。

到了直播间做到后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去盘一下库存,去计算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在上海这样一个地方创业,我一开始只是希望员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而没有去计算房租、人工等成本,后来一算才发现,原来亏损真的是挺多的,好在意识到问题之后也及时止损了,后来就是在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退役运动员不足的地方,知道了未来如果还要尝试的话,需要更加注重哪些方面的东西。

现在直播间就是已经关掉了,之前没有卖出去的那些卡片现在还在我家里堆着。最后散伙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大家都散了,我就说你们都走吧,完了之后,直播间就剩下一片“废墟”,几十箱的货留在那里。为了省人工费用,我爸妈包括还有一些亲戚都来帮我搬运,都堆在了家里阳台上,还有父母家里走廊上也堆了不少。

不过后来我也有点庆幸,因为之前有好朋友有和我提过一起创业的想法,但我非常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怕最后没有好的结局,所以就算了。

赵丽娜说自己的足球公益事业还未完结。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这两年,你会选择哪三个词?

多彩、自由、重生。首先这两年我自己的经历是足够丰富多彩的,其次自由这两个字也让我非常感慨——人生的前24年,我的生活和世界就是一片球场的大小,这当然并不是坏事,但最近这两年间,我非常迅速地接触了这个世界,也收获了非常多的东西,去尝试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人见面交流,包括现在做的播客也是,通过邀请不同的嘉宾,也能够引发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不断打开自己,让我去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但在体验这份多彩和自由的过程当中,自己也在一次次面对内心的“破碎”。那些“破碎”的过程,自己内心很拧巴的过程,我觉得都过去了,现在则是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破碎”只是过程,并不代表你会就这样放弃。在那之后,你会发现重生的勇气和可能性。一次次经历绝望之后又重新燃起斗志的过程,我觉得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其实在刚退役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的团队成员,如果我放弃分配工作,以后靠什么来维持经济收入,怎样去赡养父母?当时团队伙伴也并没有给出很确定性的回答,但现在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幸运,其实也是建立在当初的勇敢之上。两年之前,我不会想到两年后的自己会是现在这样,所以现在也想象不到两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但如果是二十年后,我应该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朋友或者伴侣一起去房车旅行,去一些偏远的地方生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