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从《阿甘正传》到《此心安处》:小画面里的大时代
澎湃新闻04-16 10:52:00

透过改编理查德·麦奎尔的图像小说《这里》,罗伯特·泽米吉斯在电影《此心安处》(Here)中,综合了其创作生涯的两大经典母题:《回到未来》系列中的时间与《阿甘正传》里的家庭。

《此心安处》海报

若未读过原作《这里》,电影开头一闪而过的恐龙大概率会使观众讶异,整部影片非同寻常的叙事形式同样考验观众的耐心。镜头只在影片结束时稍稍移动,其余时候,是一个个负载着小画面的方框被锚定在镜头前的大布景上浮现。这些方框如同时间的胶囊,个中的小画面,分别取自不同时代。它们的跨度极大。影片的时间线从恐龙时代、殖民时代、镀金时代、爵士时代、二战后一直绵延到当代,《此心安处》意欲以一个空间的编年史,以点带面地勾画出整个美国史。

然而,由于媒介不同,较之原作《这里》,《此心安处》在叙事上仍有所偏重,理查德·杨(汤姆·汉克斯饰演)祖孙三代的人生故事构成了电影的主干。其他时间线发生的故事,则作为旁枝逸出的点缀,赋予这空间以历史的厚度。《此心安处》的主要场景,就是杨一家的客厅。他们在这里相爱,团聚,许下誓言,在这里成长,衰老,见证生命的循环。

《此心安处》意欲以一个空间的编年史,以点带面地勾画出整个美国史

杨一家的客厅是《此心安处》的主要场景。

麦奎尔的《这里》作为图像小说,其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无疑更具实验性。它从30亿年前的一片荒芜,讲到人类消失后的一片空旷。书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他们只是短暂地生活在此地。支撑《这里》的,是一个极为单纯的发想:我们当下所处的空间,过去曾发生过什么,未来又会发生什么?由此,麦奎尔绘制出了一本由一个个瞬间次第累积而成的书。诚如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所言,“人不是活一辈子,而是活一两个瞬间”,《这里》所呈现的场景,几乎完全是碎片化的,它只汲取湍急的时间长河中那些如金砂般的微末的闪烁。电影《此心安处》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形式。它虽以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一以贯之,其总体叙事却仍体现出此种瞬间性。

不过,展读一页漫画时,读者所耗费的时间,取决于其阅读状态。观看一帧电影画面所需的时间,则只能由摄像机决定。以书籍形式呈现,《这里》可以在一页上铺满无数时间的胶囊,使这一页变得如同层积岩般复杂。读者能够一层层地敲开它,从中寻找那些已如化石般凝结的记忆的珍奇。电影却必须删繁就简,精剪掉原作中的枝枝蔓蔓,使其在从静止影像变为运动影像后,依然能够被充分地理解。

《此心安处》剧照

《此心安处》启用了《阿甘正传》中的原班人马。

故而,泽米吉斯启用了其在《阿甘正传》中的原班人马,使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与《阿甘正传》遥相呼应。只不过,在《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即是核心,他的人生际遇足可以串联全片,并构成对美国现代史的隐喻。在《此心安处》里,纵使我们再度听到“阿甘”汤姆·汉克斯那极具辨识度的嗓音,我们也难以将理查德·杨视为电影的绝对主人公。《此心安处》的形式决定了,他的人生故事不能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一样,透过相对单一的线性叙事讲述。影片的真正主角,乃是那个空间。它见证了美国的史前史与起源时刻: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路过它,大陆军的军官曾经在这里向疲惫的士兵们宣布独立战争胜利的消息。1907年,一幢宅邸在这里拔地而起,此后,这里便由室外变为室内,由公共的,敞开的历史空间,变为私人的,封闭的家庭空间。

梦想家们在这里经历辉煌与幻灭。它最初的男主人是一名飞行员。即使妻子一次次规劝,他也无比坚信航空业的未来。但后来,他却在一战期间死于西班牙大流感。爵士时代,这里生活着一位发明家,透过发明并改进“乐之宝”安乐椅,他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并搬家去往加利福尼亚。再然后,便是理查德的父亲艾尔·杨,一位从二战战场生还的退伍兵,他用3400美元的价格贷款买下了这栋屋子,作为婚房。时代的变迁,被具象化为客厅陈设的改变,从最开始的古典优雅,到爵士时代的富丽堂皇,再到二战后的简约质朴。

《此心安处》剧照

《此心安处》剧照

《此心安处》借此勾勒出了各个世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从杰克·伦敦与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冒险家、梦想家,再到阿瑟·米勒笔下的推销员。然而,即使时代改变,人的生命却总是那样,灿烂虚无得如同融有落日的大海。若是在入夜时分,你在窗口张望,看见远处的一盏盏灯火,那是他人的人生,那是你本可以拥有,此刻却被隔绝在外的人生,那是有着另一种可能性的人生,也许平淡如水,也许烈火烹油,你想象的自己在那一盏灯火里,其中也许盈满一家人久久不散的笑声,正是那笑声缝纫了夜晚的豁口,让漫天星光不至于泄露,让他们所经历的动荡不安的时代不至于那么难以忍受。

影片最后,当镜头从客厅移开,我们终于看见屋子的全貌,亦可以看见这一整片社区。我们不禁要想,只这一个窄小的空间,就承载了那么厚重的生命史,而这世界又如此广大,等待着我们去注视,去发现。

影片试图以窄小的空间,承载厚重的生命史。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