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陈逸飞代表作《玉堂春暖》今天浦东美术馆开箱
澎湃新闻04-15 19:38:00
浦东美术馆“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布展现场(02:12)

2025年是艺术家陈逸飞(1946-2005)逝世20周年,浦东美术馆的年度展览——“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将于4月26日开幕。4月15日,继《浔阳遗韵》、《长笛手》等陈逸飞名作陆续到馆布展后,陈逸飞“海上旧梦”系列的代表作《玉堂春暖》在浦东美术馆现场开箱,这也标志着这一展览已进入布展的最后阶段,《玉堂春暖》曾在2017年以1.495亿元成交,创下陈逸飞作品的拍卖纪录。

澎湃艺术在现场看到,展览布展已完成的作品中,不乏《开路先锋》、《山地风》、《踱步》等大幅作品。

《玉堂春暖》在浦东美术馆开箱

陈逸飞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并同时进行视觉艺术拓展的艺术实验,与之同时,其原来的“水乡”和“古典仕女”系列仍持续发展。《玉堂春暖》作为其“海上旧梦”系列之一(同系列还创作了《黄金岁月》《春风沉醉》等),正是该时期最重要的作品。2017年12月,《玉堂春暖》以1.495亿元被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竞得。此番大型回顾展开展在即,《玉堂春暖》正是从龙美术馆被借展到浦东美术馆。

《玉堂春暖》开箱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完成例行检查工作

《玉堂春暖》高169.5厘米,宽243.5厘米,属于陈逸飞尺幅较大的作品之一。开箱过程中,四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例行的检查工作,确保画作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甫一登场,《玉堂春暖》就融入了展区的深蓝色调,勾勒出一段“海上旧梦”的记忆浮光。

《玉堂春暖》用陈逸飞典型的古典写实风格创作而成,在暖色调中营造出民国时期老上海的流金岁月。画面左方一青衣,正是经典京剧《玉堂春》里的主角玉堂春(又名苏三),画中11个人物以青衣水袖为界分为两组,左边二位从衣着打扮看应为戏班中人;右侧八位则为看戏众人。

《玉堂春暖》细节,图片由澎湃新闻于展览现场拍摄

在人物设计上,特别是画中女士的服饰——玉堂春的青衣打扮与观戏名媛的锦缎旗袍、珠光宝气形成鲜明对比;而圆桌上的传统曲柄长颈鼓腹铜壶和六角刻花锡壶,又与两瓶来自欧罗巴的洋酒形成中西对比。一场堂会观戏的所有细节,都在昭示着二三十年代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十里洋场”其兼容并包的时代精神。

陈逸飞在“海上旧梦”系列绘画创作中,无论是对传统图像符号的挪用,或是对西方文明元素的杂然纷呈,都与他1980年后赴美期间在异域文化中确立的文化身份意识和本土化创作视野密切相关。

布展现场《长笛手》1987年 陈逸飞 私人收藏 龙美术馆提供  图片由澎湃新闻于展览现场拍摄

在展览现场,另一展厅内《长笛手》中的西方女子身着丝质晚装,静静伫立,与《玉堂春暖》中的东方女子遥相呼应。

陈逸飞与《踱步》(“时代逸飞”展出作品)合影 1979年  图片致谢:陈逸飞家族

“此次展览的展厅将近两千平方米,汇集了逾150件展品,其中包括约80幅油画,囊括了绘画、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种媒介。”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浦东美术馆董事长(馆长)李旻坤现场介绍说,“我们的展览构思始于去年下半年。展品来源涉及四五十位藏家,从伦敦、印度、港台以及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汇集而来。”

据悉,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为“成长岁月”“心灵之桥”“海上风华”和“大视觉时代”四个板块,全面呈现了陈逸飞各个时期风格迥异的创作。展览以《开路先锋》等红色题材作品为起点,还包括《黄河颂》等经典之作。第二部分展示了陈逸飞留美期间创作的“水乡”系列和“音乐家”系列,体现了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突破和艺术语言的创新。第三板块对应的时间是海派绘画成熟期的90年代,涵盖“仕女”系列和“西藏”系列,不仅在技法上开拓了新天地,也在题材与媒介上实现了突破。最后一部分展示了陈逸飞在“大美术,大视觉”理念下的跨界艺术实践,涉及电影、时尚、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将艺术带入普通人的生活。“在三楼的镜厅会放置一个陈逸飞非常知名的东方少女的雕塑,会和馆外的观众形成非常有趣的互动。”李旻坤向澎湃艺术透露。

《开路先锋》 1972年 陈逸飞 魏景山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澎湃新闻于布展现场拍摄

距离展览正式开幕仅余10天。澎湃艺术了解到,展览已完成80%,其中不乏《开路先锋》、《山地风》、《踱步》等大幅作品。这其中,独占一整个展厅空间的《占领总统府》格外引起注目。这件作品的原作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占领总统府》是青年陈逸飞与魏景山继《开路先锋》后的再度合作。据悉,这幅作品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永久藏品,此为这幅作品的首次特殊形式外借——为了本次展览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浦东美术馆特别获得了军博授权和提供的《占领总统府》建模数据,并以此复刻了这幅油画的原貌。

《占领总统府》(复制品) 1977年 陈逸飞 魏景山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澎湃新闻于布展现场拍摄

展览内容丰富,如何在叙述之时避免凌乱?澎湃艺术在现场看到,布展采用了不同颜色区分主题与章节。“革命”系列使用了赭红色为基调,“水乡”系列采用柔美的水蓝色衬托。陈逸飞在藏区采风时创作的“西藏”系列,以活泼的橙色强调他在技法与风格上的突破。最后的“大视觉时代”在米白底色上勾勒陈逸飞的跨界语言,又似隐喻其艺术生命戛然而止的“留白”……除此之外,展览二楼报告厅还将播放陈逸飞执导的电影精剪,以补充资料进入陈逸飞人生的全景。

布展现场,图片由澎湃新闻拍摄

此次展览的规模之“大”还体现在活动丰富度和观众覆盖面上。李旻坤表示,浦东美术馆将组织“陈逸飞城市循迹”活动,串联起上海与陈逸飞息息相关的地点,邀请观众前去打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