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民生访谈|陪诊服务价格高?康复辅具如何适配老人需求?市民政局回应
澎湃新闻04-14 17:21:06

【编者按】

对于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如何为民解忧、马上就办?如何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4月14日,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推出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焕新开启,今年的访谈将以“投资于人,打开民生新空间”为主题,为政府部门和市民群众架设沟通桥梁。

今天的首期节目,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走进了直播间,与大家聊了聊助医陪诊、适老化改造、助浴、意定监护等热点话题。

4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做客《2025民生访谈》节目。主办方 供图

陪诊服务: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

节目中,有市民提问了陪诊服务相关的问题。市民提到,对经常要去医院或经济情况欠佳的老人,一次陪诊服务如果要几百元钱,费用方面仍有压力,此外,有些陪诊计费会涉及时长,“很多时候是从病人家就开始起算,在路上、医院的候诊等也算进时长计价,是否需要综合考量一下?”

对此,市民政局回应称,目前陪诊服务的开展存在几个难处:

一是陪诊师目前尚未被人社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不能算是一个行当,但事实上已经有需求了”,因此要积极探索。

二是陪诊师需要什么资质、能力,尚未有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出台。目前,从事陪诊的多是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服务,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行业协会和上海开放大学已在研究相关培训标准。

三是价格问题,助医陪诊目前总体而言是市场行为,原则上采取市场调节价格的方式,但对于老年人就诊频率比较高的,如尿毒症、透析相关的定期治疗等,这方面也仍有探索余地。

对于社会比较关注的价格问题,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回应称,目前每次陪诊平均消费在两三百元,子女帮助购买的订单比老年人自主下单的情况更多。“我们将专业陪诊服务纳入本市养老服务补贴服务内容,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也鼓励各试点区、街镇结合购买服务等形式,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等特定对象提供低偿、普惠的助医陪诊服务,以及通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资助。”

2025年初印发的《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提到,聚焦老年人陪同就医需求,上海将在浦东、杨浦、松江、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黄浦等区开展试点,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助医陪诊服务。通过半年左右的试点时间,民政部门将不断总结各个区的模式,包括人员培训、服务标准、价格、政府补贴等,形成一套制度,并在市级层面进一步推广。“一方面既广泛回应社会需求,同时也做好这项工作的规范。随着服务量上去之后,相信对价格会有一定调节。”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陪诊以外,上海市民政局也于2025年出台了《关于支持发展老年助浴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近几年来,上海已出现专门从事助浴服务的企业,也有一些区和街镇购买这样的服务,为特定群体提供。民政部门今年也专门推出了促进老年助浴服务发展的意见,其中包括对服务流程的规范等,并对特定困难群体、特定对象给予相应补贴。

意定监护:政策制定将明确条件和流程

随着老龄化的深化,意定监护也是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

意定监护制度,可以理解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通过书面协议预先选定监护人,在其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的制度,比如入住医院时代为签字等。上海在2016年实施《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已在探索该制度,这也会是今年该《条例》修订的重要内容。

比如,闵行区专门指导成立了一家尽善社会监护服务中心,几年来累计接受相关咨询服务200多例,其中正式确定了监护关系的有40例,服务主要包括居家照护、养老机构入住、医疗抢救以及身后事的代理等,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种种故事和经验,这将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但社会组织如今仍在“摸着石头过河”,从政策制定层面,新的《条例》要对如何明确相应的程序、条件和流程,也值得思考。

康复辅具:享受以旧换新补贴,也可以租赁

康复辅具产品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该产业如何发展?面对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记者的提问,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回应道,上海康复辅具产业,从企业总营收等角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同时,2024年四季度到2025年以来,康复辅具的不少产品都被纳入了“以旧换新”的销售产品目录中,其中助听器、助行器、护理床等产品都非常受市民欢迎。

近年来,上海民政部门也推出了“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活动,力图让康复辅具更多走进寻常百姓家。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推出各种各样的对接会,把实际运用的场景呈现给科技企业,推动研发、设计、制造更加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