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建投读书会·东西汇流|毛尖:非常罪非常美——东西方银幕抒情比较
澎湃新闻04-12 12:10:00

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万花筒。海纳百川,中外交融,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交融,共同塑造出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三季以“东西汇流”为主题,选题从“上海作为一座因河而生、连江入海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万花筒”出发,选取了音乐、电影、体育、建筑、戏剧、器物六大方面,与读者们共读上海城市基因中的生机勃勃与包容开阔。

本期为第二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主讲。

一、恣意的爱情生长于战火中

1939年至1942年间,《飘》《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这三部爱情电影相继上映。

从左至右依次为《飘》《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电影海报

这三部文本不仅都塑造了风靡全球的爱情偶像,而且在抒情方式上有相通之处,一是爱情背后有巨大的战争背景,当人们看到爱情被战争摧毁,便会心生厌恶、呼唤和平;二是镜头语法相似,使用美式镜头居多,拍摄人物的上半身并突出面部。

二、“谁更勇敢杀敌,他就是我的新郎”

同时期的东方电影则有另一套抒情逻辑,强调保家卫国是第一要义,战争成果是爱情的前提。受苏联影响,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电影将爱情置于辽阔、安全的新世界中,让大自然为人们做了所有的抒情工作。

与此同时,新中国电影多用中景和全景镜头,营造人在天地间,与世界共呼吸、同命运之感。1958年上映的《柳堡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东方电影的抒情语法,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青春电影。男女主人公没有任何亲密镜头,只是一起坐在共同劳动的田野中,青草在风中摇曳,这时候什么都不用说,大自然已经为你做好了全部的抒情工作。

这些电影主题曲中,有许多精妙的歌词。青春必须和大自然是押韵的。心跳、手势、整个身心,和大自然完全是在田地间生长出来的一种动态关系,这才是青春片。人必须得到大自然的全部支持,与天地万物同声共气。

在那个年代,人是新的,天是新的,地是新的,河流是新的,农具是新的,麦苗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世界就是为人的爱情所设置的。

这就是东方电影中青春爱情语法的高级所在。诚然,此时的东方电影存在把“小我”全部变成“大我”的问题;但在完全充斥着“小我”的当下,或许可以考虑重建人与山河、与家国的电影抒情语法。

三、爱情电影的全新篇章与抒情转向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电影的抒情语法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法国电影《祖与占》完成了从爱情被战争摧毁,到爱情本身就是一场战争的抒情语法的反转。它将爱情中的陈词滥调尽数消除,永远保持其不确定性。

电影海报《祖与占》

无独有偶,伴随着“爱情”在银幕上越来越能被无所顾忌地说出来,中国的爱情电影日益趋向室内化。外部变得不友善、土地甚至成为一种惩罚。同时,美式镜头的使用增多。如《早春二月》中,不合世俗的爱情受到了外部环境围剿式的观望,画面也不那么明亮。八十年代末语境下的港台电影,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让爱情成为新的动机。至于善讲“二楼”爱情的王家卫,虽为爱情语法的大师,却也带来了风格的危险。观者要有针对“在地性”的考虑,用极小的空间隐喻中国的地理并不完全合适。当然,一些电影带来的新尝试和突破不容忽视。例如《大话西游》试图将爱情带离“一分一秒一个时辰”这极小的度量衡,尽管“爱你一万年”依旧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大话”。又如《无名之辈》《南方车站的聚会》等电影,也是重新建构抒情可能性的特色文本。

身处今时今日,我们同样期待看到一个簇新的电影世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