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从“万国建筑博览会”到时髦标志,外滩如何成为上海永恒的“顶流”?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04-11 13:55:36

大江汤汤,经百里乃成;大城泱泱,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

《每个人心中有个外滩》之《贰》

外滩,寸土寸金。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堍,南至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一带,西向一般至四川中路,地形显新月形。外滩建筑如今主要有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等近30幢优秀近代建筑。所谓“万国建筑博览会”自然只是一种形容,但那一幢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各具特性的建筑,在黄浦江西岸构成了一个轮廓协调、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毋庸置疑,成为了上海最经典的大都市风景。它出现在了各种画册、海报、电视中,还有邮票、明信片和文具盒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印着外滩字样和建筑轮廓的人造革手提包、背包到处都是,成为时髦的标志,旅途中的风景线。

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北方一所大学就读,同学大都来自全国各地,聊起上海都有那么一种向往和羡慕,当我问起他们对上海的概念时,他们不约而同谈到外滩,其后是南京路,还有说城隍庙。那时上海除了大白兔奶糖,城隍庙的五香豆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土特产。来上海,无论是出差,还是探亲访友,不去外滩逛逛,那等于没来过上海;不买些大白兔奶糖和五香豆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则是没面子的事,人家会认为你不懂人情世故。

我的同学以为我家住上海,那外滩就应该在家门口似的,有空没空都可去逛逛。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家虽在黄浦江畔,可要去外滩,也要费时费力,一个来回大半天就在路上耽搁了。而我如果当初没有怀揣当记者的梦想,似乎也不会专程去外滩。我的视野当时仅仅停留在“北京东路2号”那幢广播大楼。我对外滩的认知同他们一样,来自各种画册、影视中。

图片

1893年新建的海关大楼,砖木结构,建筑外貌为哥特复兴式(资料图片)

建筑是艺术,更是凝固的人类文明史。优秀的建筑不是冰冷乏味的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是有温度有内涵的表达,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100多年以来,物是人非,建筑依旧,但里面的主人却换了一代又一代,大楼名称和外墙上的铭牌也是几经变更。当年的英国总会成了华尔道夫酒店;日清大楼变为集世界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为一身的顶级综合商务楼;招商局(旗昌洋行)改为轮船招商总局;汇丰银行大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作为上海市政府办公楼,后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置换购得使用权;原来的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如今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当然知道《字林西报》,它是上海最早,近代中国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前身是《北华捷报》周刊的副刊《船务商业日报》,由英国商人奚安门在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创办,主要读者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于1951年3月停刊。1901年,上海大地产商马立斯以外滩17号地块为资本入股报社,占有全部股份的47%,担任董事长。由于《字林西报》办得相当成功,1921年开始扩大规模,建造大楼。1924年竣工,翻建成9层花岗石外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字林西报大楼,大楼外观共8层,连同顶层下的夹层、顶部的塔楼和地下室实为11层,是当时上海最高建筑。这幢建筑具有折中主义风格,以大门为轴线,两面对称,顶部两旁有巴洛克式塔楼,正立面做了古典式的竖向三段式处理,中间部分则是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大门口有多立克式柱和大理石门额。大楼建成后,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其中最著名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

有意思的是,1919年以上海为发源地的友邦保险,在1992年重新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后,于1998年拿下了原字林西报大楼,改名为友邦大厦,成为了其上海公司的办公场所。

2023年5月起,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