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视频|漫画家寂地:北大馆藏老照片里的北京
澎湃新闻04-09 11:09:00

一两百年前的老北京是什么样子?它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有人在追忆她的古老历史,有人试图理解她深邃的思想,有人正在担忧她今天快速迅猛的发展,惊叹她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古老、年轻、沉重、轻盈、深邃、透亮,这些意思完全相反的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北京。漫画家寂地的《书中礼物》系列视频,本期与大家分享《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这本新书。

漫画家寂地分享《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04:44)

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这是我拥有过的,最厚实的一本单册历史影像图书,它同时获得了2024年的中国“最美的书”奖。

1840年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突、对抗,在北京这座城市有着最典型的体现,各种人士来华,有传教士、外交官、商人、艺术家、记者、探险家、考古学家,甚至军事侵略者等。其中不乏善于观察并勤于记录的人,他们用文字记录了在北京的所感所想,同时用画笔、相机,为当时的北京留下了永恒的图像。

《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张红扬、邹新明/编,北京出版社,2025年3月版

书中有一张照片,让我深深地动容,它叫做《城墙上》。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一个留着辫子的清朝人趴在城墙上,担忧地望着前方。远处,薄薄的雾气中,古老的中国正走向她迎来黎明之前的一个黄昏和暗夜。这样一个凝望的背影,浓缩着那一代中国人想要改变世界,守护自己国家的深情,有着无比复杂的感情。他可能是孔乙己,丢不下早已习惯的过去;他也可能成为了革命者,有一天脱下长袍,剪掉辫子,走入让一切新生的烈火里;他还像一个父亲,朝着那片看不清楚未来的雾霭里凝视着,他的孩子坐上了去异国他乡求学的轮船,去为中国寻找一种未来的可能。

而125年后,翻阅着这些历史影像的我,正站在他渴望看见的未来里。这种感觉非常的奇特。

另外一张照片是年轻的末代皇帝溥仪,爬上了紫禁城的屋顶,看起来有些顽皮。要知道那时摄影器材是很笨重和难以操控的。那一刻,溥仪并不像清朝落寞时的皇帝,更像是一位对世界感觉好奇的少年。他曾在《我的前半生里》记下一个故事:尽管清朝日薄西山,但西方的来客们,还是对这位皇帝感觉非常好奇,总是费尽心思想要见他一面。那时候的他,厌恶着清朝的腐朽,对西方的世界充满了向往,甚至很讨厌穿他那件许多人用尽一生去算计都得不到的龙袍,而总是爱穿一身西装。这让千里迢迢来一睹龙颜的来访者们大失所望,因为他看起来与普通人没有两样。

于是,你就能从这本书中,看见一种古怪的错位。穿着一身清朝服饰的外国使臣,为自己留下了充满中国风情的肖像画,他们的驻京使馆也修建成中式的样子。中国热就像一场风暴,在那个年代就席卷了整个西方。欧洲出版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扇子、瓷器、画片、头饰都成了西方市场的时尚单品。好莱坞甚至让白人演员穿上清朝的服饰,拍了一部稀奇古怪的宫廷剧。时至今日,欧洲中产家庭中,也很难没有一两件中国瓷器作为收藏。

东方西方,在那个时期,以奇特的方式理解着彼此。

这本书中编者没有放入个人的观点,只是以一个观察者的克制,将影像编撰在一起,这种克制,反而让人更好地沉浸其中,细细地去阅读。在书的开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首小小的诗,它正好是我阅读这本书时的感受:

古老的京城饱经风霜

但春风下也绽出新绿

观察这些栩栩如生的图像

释读图像与史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今天,记录生活的工具变得格外普及与方便,但愿我们也时常能用异乡人的目光,好奇地去观察和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当我们老去时,也许能从那些记忆中,找到温暖我们的事物。

四月与你分享这本厚重而珍贵的书,看见历史图片中曾经的光辉与阴影,看见美丽事物的消失和重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