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中华老字号松鹤楼出海,海外首店落地英国伦敦,带去美食也带去江南文化
上观新闻04-05 13:17:00

吴侬软语的中国苏州评弹在英国伦敦唐人街上响起,吸引了无数路人停下脚步驻足。伴随着这场国家级非遗文化的听觉盛宴,有268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松鹤楼”日前开启了品牌出海首秀——位于英国伦敦唐人街核心商圈“伦敦中国城”的旗舰店盛大开业了。

松鹤楼伦敦店,位于伦敦核心商圈唐人街的“黄金C位”,宽大的三层建筑带着浓郁的新中式风扑面而来,在周围一众西式风格的建筑群里脱颖而出。墙上是其品牌标志性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大阿福”,不仅颇具地域文化特色,也让当地华人倍感亲切。

“这是一家餐厅,但不只是一家餐厅。”松鹤楼董事长潘培权介绍,该店历时7个月、210多天的筹备,从设计图纸的反复打磨,到最后的落成开业,团队数次从中国苏州飞抵英国伦敦现场,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得以百分百呈现,“这是我们与伦敦跨越万里实现的一次‘双向奔赴’。”

店内无一不蕴藏巧思。如,设计师将苏州“文化三绝”之一的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理念,与现代极简美学巧妙融合,在外立面上采用了红砖墙体与落地大窗的搭配,让室内空间与外部街景融贯一体的同时,也增加了视觉上的通透感,再辅以鎏金匾额、玄铁镂空窗框等细节的塑造,表达出松鹤楼独有的历史积淀,并通过玻璃幕墙与光影装置,共同实现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室内近300平方米的空间,既有容纳百人同时就餐的宽敞大厅,也有符合当地饮食文化的独立吧台区域……在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东方美食体验空间的同时,“吴门烟雨”的美学文化意境,以此方式融入了伦敦城市生活,为这座国际都市增添了一抹东方生活美学的韵味,亦是东方传统匠艺与西方美食版图的一次诗意碰撞。

作为我国商务部首批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同时也是苏州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苏帮菜品牌,从公元1757年创立至今的松鹤楼历经百年发展传承,始终坚守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匠心理念,招牌的松鼠鳜鱼、清炒虾仁、鳝糊等始终脍炙人口,广受八方食客的欢迎。其旗下子品牌松鹤楼苏式面馆也已入驻全国多座城市的核心商圈,并与盒马等销售平台合作研发定制化的创新产品,让江南精致饮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如今,这位268岁的东方美食使者带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名片”率先落地欧洲,开启了中餐国际化的新篇章。这不仅是中华老字号迈向国际化的一次全新探索,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美食文化与传统魅力的一次重要展示机会。

擅制苏帮菜的松鹤楼,特意为伦敦准备了一顿丰盛精彩的味蕾盛宴。为精准还原苏帮菜“不时不食”的烹饪理念,松鹤楼伦敦店采取“双厨房”运营模式:由苏州总店非遗传承团队驻场把控核心技术工艺,同步引入智能料理设备实现传统技法的标准化,呈现招牌特色及时令风味。

店内的多道招牌菜,如蟹粉系列菜品,保留了苏帮传统做法,取蟹粉之鲜烹出江南风味,还有枣泥拉糕、小方糕等苏式传统茶点也在现场供应。考虑到当地食客的饮食习惯,对部分招牌菜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提升,如松鼠鳜鱼依然沿用苏州本地的经典刀工制法与味型,鳜鱼则改为英国本地产的优质海鲈鱼进行创新演绎等。

蟹粉系列菜品

松鼠鳜鱼改为当地海鲈鱼

松鹤楼伦敦店是苏州本土老字号品牌的首次出海,如何为伦敦当地食客带来生动的美食文化体验也是重中之重。项目负责人透露,该店将定期举办苏绣、苏州评弹等现场展演项目,以及碧螺春茶艺沙龙等文化体验活动。让这里不只是体验苏式美食的好去处,更是一座“可品尝的文化体验博物馆”。

未来,松鹤楼将以美食为媒,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用一道道经典的苏帮美食,续写百年中华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新篇章。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