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为什么上海的年轻人又开始为“文学”排队了
上观新闻04-05 06:30:00

“和我以前看的展览不一样,更有互动性,真的让‘文学’具象化了。”上海大学文学院研一学生小万说。

4月4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在思南公馆开幕的“虚构集文学展2.0”迎来第一个大客流。上午10时左右,距离展览开放还有一个小时,为了当天发放的阅读盲盒,年轻人们陆续排起队来。“幸运!盲盒拆到了两本没看过的书,属性测试是‘宇宙代表大会’,满意!”社交媒体上,读者的打卡记录比比皆是,不少人去年就看过“虚构集1.0”,“展览设计很用心,延续了去年的高质量”“2.0版本提取的词汇更容易让人走近,而测试题则是更抽象却更有趣味”……

读者在社交媒体分享看展感受

面积不大的空间里,一个“小而美”的展览却让很多年轻人表示“还要再来看一次”。更有意思的是,作为出版社举办的展览,它“不卖货”,只有纯纯的文字和意象,为何连续两年举办,大有形成品牌之势?

博尔赫斯的金句窗户已经成为“虚构集”展览的招牌。施晨露摄

“虚构集”源自博尔赫斯的同名短篇集《虚构集》,相比去年以卡夫卡、博尔赫斯、村上春树三位作家串联展览,“虚构集2.0”只聚焦博尔赫斯,展区包括团体的抉择、私人物件展厅、藏书馆·作者墙、梦宫、深沉的玫瑰、匕首史、博尔赫斯辞典等多个部分,都是从博尔赫斯作品中提取、拆解的内容。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三位译文社的90后、00后年轻人撑起了这个展览。“00后”营销编辑“闻雪僧”在小红书上日更展览筹备进度,吸引不少关注。“我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是‘埃玛·宗兹之案’,这是博尔赫斯一篇有别于其他故事风格的作品,第一次读到时背后一凉,觉得它很适合做成‘海龟汤’(一种情境推理游戏)”,于是,作品中的线索一一被整理出来,要知道答案,可以翻开粘贴在一旁的作品原文。“希望和读者形成一种互动。”“闻雪僧”说。

现场不少细节引导读者阅读。施晨露摄

让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则是“团体的抉择”区域,完成7道测试题,根据分数加入不同的“文学团体”:出自博尔赫斯短篇《布罗迪报告》的“雅虎人”代表“拥有抽象思维的诗人派文学家”;出自短篇集《沙之书》中《代表大会》一篇的“宇宙代表大会”代表“幻想派、信仰浪漫主义的文学家”;“特隆秘密团体”出自短篇集《小径分岔的花园》,代表“逻辑派的文学家,理想主义者”;出自短篇集《杜撰集》中《凤凰教派》一篇的“凤凰教派”则代表“重视历史的传统派文学家”。把票投入四个“文学团体”的票箱,再去领取一份与测试结果相匹配的海报,就完成了这次有意思的文学测试。

“团体的抉择”测试吸引读者。施晨露摄

“博尔赫斯的作品其实有点深奥,虽然买回家了,但有几本还没翻开过,看展览、做测试,会对作品产生阅读的欲望,比如《凤凰教派》,之前就没注意到过,好像有一种‘哈利·波特’的味道。”一位年轻读者告诉记者。

读者参观展览。施晨露摄

“路过这里,进来看看,很有文学气质的展览,挺不一样的。”60后许女士说,虽然不了解博尔赫斯,但仍旧被展览的巧思打动,“拍了很多照片,回去跟女儿分享,下次可能跟她一块儿来”。

“我们看到了读者,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在文艺看展、深度交流、高质量互动方面的新需求。”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柴畅说,出版与读者的互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开拓,一是“跨圈”,将深奥的东西大众化,二是“更垂”,在垂直方向上深入,而“虚构集”就是后者的探索,“相对而言,它是有深度的,读者阅读后,希望了解其他人的阅读感受,希望发现作者埋藏的彩蛋,‘虚构集’就能解这样的渴。”

去年,“虚构集”文学展1.0在一个月展期里,不卖任何产品,仅依靠互动参与的体验,吸引近七万人次参观。上海译文出版社营销部主任丁丽洁介绍,展览期间,“上海译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新增粉丝近1.5万人,展览期间设计了通过NFC技术体验有声业务的环节,“译文有声”微信公众号新增用户1253人,“译文有声”店铺访客数较前一月增长44.40%。“办展览,一方面是增粉,另一方面,很多参观者本来就是我们的粉丝,线下的链接让线上的黏性更足。”丁丽洁说,“不卖货也可以做营销”,“图书营销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图书之间的竞争,而是与其他消费品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大众的消费心理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一方面,‘平替’‘国潮’等概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演唱会、音乐剧等演出市场风生水起。这些现象表明,消费的核心正在从物质产品的消费转向体验型消费、服务型消费乃至情绪消费,出版行业要跟上这样的趋势。”

展览现场展示的图书 施晨露摄

“虽然这是一个不带商业目的的展览,但底层逻辑还是商业,生意的本质是人。”柴畅说。

“我们策展、设计的三个人都是博尔赫斯的深度粉丝,做自己热爱的东西,未必一定能拿到满分,但至少会尽我们所能去做到最好。”“闻雪僧”说,入职译文社三年,没想到做了三个展览,除了两次在思南公馆举办的“虚构集”,因为“虚构集”引起的关注还受邀在无锡茑屋书店办了一次村上春树的展览。“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为一位中学生模样的读者讲解,没想到她送了一幅我的画像,现在成了我的小红书头像。上海的中学生的阅读水准让我惊叹。”

因为热爱,就会竭尽所能,因为兴趣,愿意为“阅读”排队,这可能就是“虚构集”文学展览所能带来的启发。

今年展期里,与思南国际花展联动,4月19日至21日,5月1日至3日,“虚构集”还将为读者送出博尔赫斯诗句花束包装——一个纯文学展,展现出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潜力。

今年“虚构集”设计了很多互动活动。施晨露摄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