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学术与出版里程碑!法藏敦煌文献首次在中国高清全彩刊布
上观新闻03-30 22:09:00

“进入敦煌学第二个百年后,敦煌文献和敦煌学研究走向何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编纂培养了新一代的接力者,也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方向。”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睿说。

作为《敦煌文献全集》丛书的首种,这部大书是由中宣部牵头实施的“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法藏敦煌文献首次在中国高清全彩出版。它的面世不仅解决了传统研究中“看不清”“辨不明”的技术瓶颈,更催生了书籍史、写本学等新兴领域,标志着敦煌学从文本释读向多维文化阐释的转型,真正“掀开敦煌文献研究新的一页”。

日前在京举行的研讨会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透露,《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目前已出版110册,今年底,全部160册将出齐,总计刊布文献编号近4000号,图版约40000幅,定名文献6000余种。部分文献在法图网站中只有编号,从未公布过图版。

敦煌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文明的瑰宝。然而,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即开启了其流散世界的命运,最终形成了敦煌文献世界四大收藏主体机构,即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入藏法图抄本部的伯希和1908年所获敦煌文献,被公认是藏经洞文物的精华,既包括四部典籍和佛典、道书等宗教文献,也涵盖大量社会经济文书,更有书法珍品和绢纸绘画,堪称中国古代文献的博物馆。

“以往对于法藏敦煌文献的研究利用,大多依据的是缩微胶卷或黑白图版,图版模糊且缺少色彩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本质量和研究论述的结论。”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认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以高水平出版回应学界期待,更好为大众服务,在法藏敦煌文献的整理和刊布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该书由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主持编纂,整理刊布了伯希和1908年在中国敦煌莫高窟所获、目前藏于法图的伯希和汉文文库2001至6040号的全部文献图版及全新定名,以八开高清全彩印刷,最大程度还原原卷的真实面貌。其图像精度较以往提升近十倍,既收录文献正面主体内容,也系统刊布以往被忽视的包首题记、背面文书、裱补纸条、骑缝印章等附属元素,多角度拍摄展示卷轴外观、纸张纹理、装帧痕迹等物质特征,并依托高精度图像采集技术使微痕信息变清晰。

从“选择性呈现”迈向“整体性再现”,全要素刊布“让沉默的纸张开口说话”。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评价,《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并非简单复制国际敦煌项目的电子图版,而是以学术需求为导向,针对模糊文本、朱墨批注、细密小字等特殊内容,将像素提升数倍至数十倍,使绝大多数文字达到可辨读水平。这一突破标志着敦煌文献出版从“可读”迈向“可显微研究”的新阶段,为未来全球敦煌写本的高清影像编纂树立了标杆。

“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了!”研讨会现场,看着《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已出版的110册铺陈开来占据长长的会议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雷闻很是感慨。他回忆,刚入学北大时,老师便要求大家看当时出版的敦煌文献,“很多都看不清,看得人头晕脑胀”,后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黑白版《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已经感觉非常幸福,“前进了一大步”。这一次法藏敦煌文献全彩图版的刊布,更为敦煌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学术视野与方法路径。

事实上,在荣新江教授主持下,一支跨学科、多语种的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充分吸收国际敦煌学百年研究成果,运用现代古籍整理规范,对文献进行了系统性重审,在定名精确性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对民族语言文献的准确考订,二是纠正了前人诸多误判,三是首次为大量未定名文献确立了科学命名。如P.2335号文献经高清图像研判,被重新认定为南北朝《成实论》注疏,极可能是梁代高僧僧旻的《成实论义疏》,解决了法国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定名困惑;P.2002号背面绘画内容,从早期笼统的“佛像若干尊”到细分为12个精确标题,实现了从模糊认知到精准著录的跨越;P.2014号裱补纸条的重新释读,补全了后唐敦煌县文书的信息链…… 在中山大学教授姚崇新看来:“这是一个标志性工作,团队是在啃硬骨头。”

敦煌学是国际显学,中国敦煌学的发展,历经敦煌文献早期流散、研究落后的“学术伤心史”,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已成为中国学者文化自信的全新诠释。业界专家认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的出版有着多重价值:在文献层面,为学界提供最接近原件的权威图像资料,使残卷缀合、文本校勘等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学术层面,推动佛教、历史、艺术、语言、写本等多学科研究的深化发展,特别是为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研究提供全新材料;在文化层面,探索出一条流失海外典籍“再生性保护”的创新路径,促进敦煌文化遗产的全球共享与传播。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国内最早开展敦煌文献出版的机构之一,也是国内敦煌出版领域成果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出版社。从1989年开始,该出版社与俄罗斯、法国联系,启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项目,先后出版《俄藏敦煌文献》(17册)、《俄藏敦煌艺术品》(6册)、《法藏敦煌西域文献》(34册)等大型敦煌文献图录,开创海外文献的出版形式回归,打破海外对于敦煌文献的垄断。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