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演界|文化广场年度演出季发布 力推多元舞台艺术呈现
上观新闻03-25 21:54:00

3月25日下午,“响BANG”上海文化广场2025年度演出季发布,从音乐到舞蹈、从戏剧到文化创制,共同构建起回荡人心的艺术共鸣。

音乐剧:全球佳作云集 华语原创崭露头角

2025年,上海文化广场依托“以音乐剧为主,时尚经典艺术为辅”的艺术定位,汇聚音乐剧、舞台剧、舞剧等多元演出类型,为观众奉上丰富的舞台艺术体验。

而作为文化广场的立身之本,音乐剧板块今年依然看点十足。

法国音乐剧《莫里哀》中的演员在发布会的舞台上献唱。

备受期待的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将于9月首次登上中国舞台,该剧以创新方式融合说唱、都市音乐与现代街舞,生动讲述法国戏剧大师莫里哀的传奇人生。此外,由百老汇国际集团制作的音乐剧《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也将在深秋登陆文广,以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再现奇幻糖果世界。

来自香港的《大状王》成为今年备受瞩目的作品。

与此同时,华语原创音乐剧在今年也堪称大戏连台。由西九文化区及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的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去年10月开票即售罄,此番原班人马强势回归,作为“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展演剧目,在上海文化广场进行内地首秀。

此外,由文化广场参与或主导创 排的音乐剧作品《基督山伯爵》《粉丝来信》《我的遗愿清单》等中文版佳作也将开启全国巡演,推动华语音乐剧市场繁荣发展。

舞台剧:宫崎骏、契诃夫等经典再现

改编自宫崎骏经典动画的日语原版舞台剧《千与千寻》无疑是本年度焦点之一。继25场演出票房大热后,本次发布会正式官宣追加17场,使总演出场次达到42场。该剧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名誉副导演约翰·凯尔德改编并导演,不久前刚刚荣获第25届英国WhatsOnStage Awards“最佳新戏剧”奖,成为历史上首部获此殊荣的日语作品。

日英联创音乐剧《千与千寻》也将登上文化广场的舞台。

此外,契诃夫的代表作《樱桃园》将在今年迎来法语话剧版本,法国国宝级影后伊莎贝拉·于佩尔将饰演主人公柳鲍芙,以细腻演技诠释贵族庄园消逝的悲喜交织。

此外,《呼啸山庄》摇滚音乐剧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伦敦西区原版话剧、《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多部国际经典作品也将在上海文化广场陆续上演。

舞剧:跨越经典与创新 传承东方美学

今年,英国编舞大师马修·伯恩爵士的代表作《天鹅湖》将在文化广场上演,这部改编自柴可夫斯基经典作品的现代芭蕾舞剧,以男性舞者演绎“天鹅”形象,突破传统,赢得全球赞誉。

此外,深受观众喜爱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也将再度登台,通过舞蹈演绎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意之美。

国产原创舞剧《赵氏孤儿》、《红楼梦》、《英歌》、《天鹅湖》、《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作品亦将陆续亮相,以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的方式,展现东方文化独特魅力。

潮汕风格舞剧《英歌舞》。

深化音乐剧孵化 助力华语原创崛起

作为国内首个以音乐剧为专业核心的剧场,上海文化广场不仅是全球顶级音乐剧的展演舞台,更致力于华语原创音乐剧的孵化与推广。自2017年以来,文化广场已推出9部音乐剧自制作品,2025年“制作演出季”将呈现《基督山伯爵》《粉丝来信》《我的遗愿清单》等中文版现象级佳作,并启动全国巡演。

同时,文化广场自2019年起设立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累计收到488部作品投稿,孵化出《南唐后主》《无法访问》《南墙计划》等十余部原创剧目,并在市场上获得热烈反响。

今年,全新孵化项目《宝玉》、《兰陵王》、《功夫》正式启动,预计2025-2026年陆续完成首演。此外,文化广场还持续开展创作者大师课,为音乐剧编剧、导演、作曲等领域的从业者提供深度培训,推动行业人才储备。

共赴剧场 迎接2025年的心灵回响

剧场不仅承载着现实世界的“响”,也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回音。2025年,上海文化广场将在全球化视野下持续引进高质量作品,并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推动原创孵化与音乐剧产业生态建设,让更多优秀作品在上海生根发芽,为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