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聚焦中发高|全球化在逆风中前行,不确定性时代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应对
澎湃新闻03-24 20:58:00

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澎湃新闻现场获悉,在3月23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中外嘉宾围绕全球不确定性时代的供应链风险、趋势及应对展开讨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以“抵御超预期冲击”为题,阐述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的当前,如何构建具有韧性的全球合作产业链。他认为,全球产业链正在进入巨大的波动和不确定时代,进入2000年以后全球产业链已经发生过三次重置:第一次是2011年日本地震和之前的泰国水灾,引发企业界对全球产业链定位和韧劲的重新考量,全球企业开始考虑多元化,这在汽车产业链尤为明显;第二次发生在美国政府的拜登时期,拜登时期强调“小院高墙”、强调不同的科技政策,特别是沙利文宣布美国要执行产业政策,不再遵循《华盛顿共识》以后,对全球产业链影响巨大。 

“今天我们面临更重大的冲击,那就是特朗普2.0。特朗普2.0的冲击从关税开始,高关税将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链的地理位置和配置问题。但之所以说这次的影响更大,不仅是关税,更是不确定性(的增大)。”朱民说,基于这种不确定性,进入2025年以来,全球产业链企业的重构和并购滞缓,观望时间延长。

世界怎么办?朱民认为,此时更加突显了构建超越传统商业利益的全球合作产业链的迫切性。“对中国来说,构建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产业链也变得特别重要。从特朗普1.0开始,中国意识到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8年里,中国自主的、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成为全球产业链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国内产业链的同时,中国也坚持外循环,国内产业链逐渐向世界开放。体现在出口上,中国之前的出口完全全球化,出口自己的专长、某一个部门的集中度特别高。而现在,中国沿着产业链不同环节出口。 ”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对中国制造业而言,要考虑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从单纯的输出产品到更多输出工业能力,从在当地建生产装配性的企业到建立区域的经营中心,把更多的核心能力、经济价值创造和当地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这样的全球化能够使中国企业在各国市场的发展得到当地社会的欢迎和支持。

作为全球性矿产企业的代表,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万德昆说,过去几十年持续发展的全球化出现了分裂的倾向,采矿业的供应链构建和维系耗资巨大,“目前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以铜矿为例,由于这些障碍,我们付出很多额外的成本支出,也因此导致材料的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

“供应链需要做出调整,来满足能源转型需求和经济增长需求。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透明,但我们也处于一个高度动荡的时期,有来自监管变化、制裁、冲突和气候变化的诸多扰动因素。这种复杂性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可靠性。 ”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卫杰明表示,企业必须吸收这些不确定性并交付产品,但企业需要长期的确定性才能更好部署未来投资。

英特宜家集团首席执行官说,只有通过贸易才能推动各方发展和健康竞争,使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产品。“良好的、可预测的、持续的、稳定的全球关系,包括各方之间的稳定关系至关重要。”

“不确定性是长期资本和业务规划的巨大障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仑坦言,企业在编制“十五五”规划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前景是一大难题。“过去我们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主要还是考虑成本和效率,现在我们不得不在成本、效率、安全、韧性方面进行平衡,包括一些标准、包括一些地缘政治的考量和关税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化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们业务的持续和稳定。”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强调了加强供应链灵活性和韧性的重要性。“各国、各区域、各公司需要重新评估供应链战略,来减少对于某个单一市场的过于依赖,同时也要与消费者、客户离得更近,这就要求灵活性、韧性、效率和安全,我们现在也在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确保区域供应链安全。”他还强调,中国不仅仅是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所在,“我们会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与中国本地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不仅仅能降低成本、提升应对风险的韧性,也改进了我们全球市场的表现。”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李瑞麒认为,全球贸易的结构性变化将从根本上重塑未来数十年的供应链版图。他谈及四点长期趋势:地缘政治的重新考虑,中国和全球南方的贸易据预测将会在2035年增加1.5万亿,对西方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美国和欧盟也在加强他们的贸易关系,贸易的增速不会再比GDP增速高;把一些制造业收归本国、减少对国外生产的依赖,重新工业化是全世界各地可能都会有的趋势;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在供应链当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注重多样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