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最早的“淮南牛肉汤”,竟然在这里?
上观新闻03-24 16:27:00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于此,这是楚国最后一座都城。

两千多年过去,在楚寿春城遗址向东约15公里处,沉睡的武王墩墓地渐渐揭开面纱。这是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今年2月,中国社科院揭晓6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名列其中。

“武王墩”为什么重要?考古中发现了哪些重要信息?3月23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宫希成来到上海,与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陈杰一同分享新书《发现武王墩》。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的该书汇聚7位一线考古专家,从历史、青铜器、木俑、文化等多个角度揭开楚文化神秘面纱,是国内第一本揭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的出版物。

《发现武王墩》新书分享会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办。施晨露摄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部结束,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为战国楚考烈王。

考烈王是谁?他曾在秦国做“质子”,是秦王的女婿,后在春申君黄歇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楚考烈王执政25年的生涯中,东扩吴地,把楚国的版图延伸到长江下游,即今天的“包邮区”江浙沪;救赵破秦,北伐灭鲁;公元前241年,他领导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后迁都寿春。楚考烈王死后15年,楚国就被秦始皇所灭。

成语“毛遂自荐”“歃血为盟”“无妄之灾”均和楚考烈王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毛遂此行成功,双方歃血为盟;楚考烈王死后发生了王位之争,春申君不听“无妄之灾”的警告,结果被杀。

《发现武王墩》

既然武王墩是楚考烈王之墓,为何不叫“楚王墩”?宫希成在现场解答这桩“悬案”。原来,当地有个村子叫王墩村,到底是村名在先,还是“武王墩”的命名在先,已不可考。当地把人工堆起来的高土堆称为“墩”,在寿县周边,已确认的地面上能看到的较大封王墩还有将近30个,然而,“武王墩”在此前的文献和地方志中均没有记载,最早的记录是上世纪80年代所作的全国文物普查。这一封王墩是怎么跟“武王”这两个字挂上钩的,有人猜测当年的守陵人称墓主为“吾王”,“吾”就是“我”,久而久之成了“武王”;也有说过去村子里主要住着姓武和姓王的人家,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宫希成

对大众关心的武王墩墓最新发掘情况,宫希成介绍,目前发掘的主要是武王墩墓的主墓一号墓。武王墩墓保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陵园,这个陵园是由近似于方形的壕沟围绕起来的,壕沟内的面积大约150万平方米。陵园内,除了主墓一号墓,还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其中车马坑约148米长,是目前已知的楚国墓葬中最长的一座车马坑,这些都有待后续发掘与研究。

在武王墩中发现了历史上“最早的淮南牛肉汤”成为当地热议话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淮南牛肉汤是当地特色小吃,味美实惠。在武王墩出土最大的鼎里,检测鉴定出三头牛和一头猪,‘最早的淮南牛肉汤’就这么流传开了。”宫希成笑道。在武王墩出土的容器中,检测出了猪、牛、羊、狗、鱼类、植物、瓜果、农作物等,不过,所谓“牛肉汤”可能与人们想象的不同,“猪、牛、羊,被称为‘三牲’,古代祭祀所用,‘三牲’备齐是最高级别的祭祀。根据动物考古学的初步研究、检测、观察,这些猪、牛、羊应是带肉放入的,并且煮过,但因为并非是人正常食用,因此煮得并不透——楚王肯定不是为了喝牛肉汤。”

武王墩和上海有什么关系?陈杰谈到,武王墩墓出土资料展现了楚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战国晚期,楚国势力衰落,但向东扩展的过程没有停歇,楚考烈王在公元前256年灭鲁,将鲁南、苏北纳入自己的统治区域,后迁都寿春,经过长期扩张、发展,长江与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成为楚文化的分布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大量战国晚期的墓葬中,很多随葬品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武王墩墓中出土的文物、文字信息与上海博物馆中所藏楚竹书具有同样非凡的学术价值,为探讨楚文化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辐射提供了实证史料,后续研究值得期待。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

人们何时能一睹武王墩考古成果的真容?宫希成介绍,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已按计划开工建设,在遗址公园建成前也会考虑公开展出部分出土文物,希望更多人加入武王墩墓及楚文化的研究中。

“楚文化和上海渊源深厚,希望条件成熟时,能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关于武王墩的展览。”陈杰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