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金饰替代品“金包银”受追捧,背后需要警惕哪些消费风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03-22 16:32:00

黄金价格不断走高,不少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选择所谓的“金包银”首饰作为足金的“平替”。“金包银”饰品受追捧,行业内却存在虚标金重、回收陷阱、检测困难等问题。消费者该如何防范“金包银”的消费风险?

记者在电商平台直播间看到,有主播正在介绍“金包银”产品,手镯、项链、耳饰等,品种众多。有主播还不时拿出产品的质保单向观看直播的网友展示,一些直播间会在醒目位置标注“金包银”的字样。

△直播间主播介绍自家“金包银”首饰

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黄金珠宝检验中心主任王超介绍,所谓的“金包银”首饰通常是在银的表面镀上一层黄金,外观与足金相比几乎没有差别。

王超:“金包银”的工艺古代就有,最近为什么火起来?因为直播间有些人宣传,比如用1克黄金的价格做出20克手镯的效果。外观确实可以说是足金的“平替”,但仅限于外观,还要看质量。现在“金包银”产品大多是镀金,要看镀金的质量和薄厚。有些所谓“金包银”产品金镀得薄可能过不了多久就磨损掉了,露出里面的基底,“平替”效果也就维持短短几个月。

前不久,河南小伙龚尚(化名)在电商平台给好友买了一个“金包银”的生肖首饰当礼物。产品宣传图上明确标注使用0.4克“999足金材质”,但是收到产品后很快就出现了磨损。

龚尚:里边的材质都写得很清楚,看起来很正规。同一款产品链接内容都一样,800元、600元、400元、200元和100元都有,我买了200多元的,主要是款式好看,看起来跟真金子没区别。我送朋友后没戴多久就掉色了,里面都是黑的,我怀疑连银都没有,表面感觉也不是金,就镀了一层东西。

△龚尚购买的“金包银”首饰的相关介绍(受访者供图)

随后,龚尚与平台商家沟通,商家的回答让他哭笑不得。

龚尚:0.4克金168元我都不敢买,我还买个200多元的。商家说这是氧化什么的,可以免费补金或者免费更换。足金的东西哪能这样说补就补,说换就换,真离谱。

△黑猫投诉平台关于“金包银”的投诉

记者以“金包银”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相关的投诉有1600多条,投诉相对集中的就是“金包银”货不对板。记者走访一家大型首饰集散地,有商铺工作人员透露,如果商家想将足金首饰与“金包银”首饰混卖,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

工作人员:垫了一层,看上去就是金的,你看得出来吗?真黄金拿过来对比也是一样,看不出来。

记者:是不是得涂很厚才行?

工作人员:我只垫了一层厚的。

记者:大概有多少克?

工作人员:没有克重,没有把黄金的克重统计报出来。

△商铺展示的纯银首饰和“包金”首饰

记者以一款商家纯银的手镯为例,询问工作人员能否做成“金包银”,该工作人员解释,“金包银”的加工过程消费者可以说没有话语权。

工作人员:“金包银”金的克重很难把控,你不知道他的金有多少克,就按他实际给你说的,回来的时候有没有那么多你也不知道。

记者:他说多少就是多少?

工作人员:对。

记者:真没法辨别吗?

工作人员:对,你咋辨别?如果这个手镯人家跟你说有10克金20克银,说不定他反着说,具体你也看不出来金到底有多少克,就钻空子。

有黄金首饰加工的商家告诉记者,加工“金包银”镀金的用料需达到6%的比例才算达到标准。

加工商家:6%的比例……

记者:100克的银垫6克的金?

加工商家:6克以上基本上就没问题了,垫1克2克太薄了也不行。

记者:薄了也能垫吧?

加工商家:能啊,你要0.1克也能垫。厚的不检测、不烧看不出来,你去测都是金子,只是分量掂一掂差点。我们回收肯定得剪开验、烧的。以前胆子大也不烧、不检就回收,现在必须检测。

记者:收到过是吧?

加工商家:今年过年就收到过一次。

“金包银”首饰品类众多

记者走访了解到,“金包银”首饰在买卖时,应该遵循金按金价走,银按银价定的规则。实际上,消费者在电商平台或线下购买的“金包银”产品在检测时常会遇到阻力。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黄金珠宝检验中心主任王超表示,目前市场上纯金首饰种类繁多,通过手触或观察无法判断。至于所谓“金包银”产品必须将首饰破坏才能检测出真伪。

王超:消费者没有检测的渠道,需要把“金包银”产品破坏,金和银剥离掉才能检测,否则混在一起无法检测。镀得比较薄没问题,我们可以用无损检测法通过“X荧光”把表层比较薄的部分击穿测到里面,如果镀得比较厚射线无法击穿。一些专业的检测机构去年对“金包银”产品也做了市场调查,买了一些产品把银用一种化学方法熔掉,剩下就是纯金。结果跟商家标称的质量只有极少数一致,大部分都缺斤短两。

去年10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镀金银首饰生产、销售行为的行政告知》正式出台,对镀金银首饰的名称、标签标识、印记、检测证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质量标准计量科工作人员 方晓萍:镀金银首饰(也就是俗称的“金包银”),其标签命名必须规范,如“镀金银手链”或“镀金银项链”。在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牢固地包覆在饰品上时,可称为“包金”首饰;镀金银首饰必须配备标签,其中应明确标示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信息、执行标准、总重量以及合格证;镀金银首饰的印记在材质方面仅限于标注银及其纯度;检测证书中的产品名称及检测信息需遵循规范,如标注金重、银重等信息,必须与实际相符。

王超提示,目前市场上“金包银”的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性购买的态度。

王超:首先消费者在购买“金包银”产品时要有个心理预期,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差的产品效果只能维持几周或几个月。其次,要对商家宣传的用了多少金,多少银做到心中有数,并留存好与商家的聊天记录、购买记录等相关的证据,以便日后遭遇维权时向有关部门提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