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苏河半马 活力普陀】配速员的脚步:他们如何引领苏州河半程马拉松?
上海普陀03-22 13:16:15

2025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即将于3月23日鸣枪开跑。当目光聚焦于赛道上的跑者时,一群人身处聚光灯之外,却始终站在大众跑者的前方——他们是马拉松配速员,别名领跑员,圈内称呼“兔子”,英文名Pacer。

今年2月,普陀区体育局启动配速员招募,超800位跑者报名,仅有39人通过体能测试、控速能力等层层筛选,最终入选这支“兔子”团队,其中男性占比67%,女性33%。开赛前,入围者需完成四次集训:晋元体育中心的间歇跑、长距离慢跑(LSD),以及半马苏河公园的赛道实地踩点。

c61b92a261c478e83bf2a260b2b9b9a.jpg配速员在晋元体育中心训练

一只“兔”的使命:放慢脚步,服务跑者

“兔子”这一角色源自职业田径赛事,他们以稳定的节奏引领后方选手前行。本次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设置了8个配速组别:130、145、200、215、230、245、300、315。这些数字代表完成半程马拉松所需小时和分钟。举例而言,130组指配速员需要以1小时30分钟精准完成比赛。

在夜幕低垂的晋元体育中心,跑道上亮起一串串跃动的光点,那是配速员们手腕上的运动手表,映着昏黄的灯光,伴随着稳定而规律的步伐闪烁。这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节奏掌控的严苛修行。

微信图片_20250320223428.jpg

配速员在跑步中测速

“当配速员最难的是放慢脚步。”训练营的总教练、上海体育大学马拉松国家高级教练王朝阳介绍,担任配速员的跑者一般具备丰富的马拉松经验,他们的个人成绩远远快于组别要求。“比如130组的兔子,自己跑半马可能只需1小时15分,但要压着速度带人,需要极强的控速能力。”王朝阳要求配速员必须同时紧盯手表数据和官方标识,确保每公里配速误差都不超过3秒,全程时间偏差控制在5秒内。

“我们本质是志愿者,必须放弃个人成绩,全心服务跑者。”陈立言说道,他连续三届担任苏州河半程马拉松配速员,是一位资深的“兔头”(配速小组的组长)。他认为,责任心是配速员最重要的素质。大众跑者筹备一次马拉松赛事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都期望在比赛里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你不能忽快忽慢,可能会误导跑者对速度的感知,也可能把跑者拉爆了(跑步强度超过自身能力范围)。”陈立言郑重道。

5c5d521a13d920938e01e4e1bf99c4a.jpg

王教练在帮助配速员拉伸

从追随者到引领者:他们的苏河情结

每一位配速员,都曾经是追逐“兔子”的跑者。

陈怡蓁来上海工作不过短短两年多,辗转多个区域后,最终选择落脚普陀。“这里的跑步氛围很好,沿河步道既有中心城区的繁华,又有老城厢的烟火气。”她回忆起首次与跑友相约苏州河的情景:河风掠过水面,路灯把跑友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耳机里的音乐混着此起彼伏的脚步声,让她想起家乡的河畔。曾经因马拉松退赛而深受打击的她,正是在这群跑友们的鼓励下,在苏州河的温柔和风中重新出发。这次选择担任230组的配速员,“我想把自己曾经受到的鼓励传递下去。”

4cf8dbb0a46e4222ad4baaa50b798fa.jpg配速员在半马苏河公园训练

刚过22岁生日的姚天骁是本次年龄最小的配速员,他对这场赛事有着近乎执念的牵挂。起点“天安千树”距离他家仅数百米,用他的话说,“推窗就能望见赛道”。从高三开始,他便沿着苏州河岸跑步解压,半马路线几乎与他的青春轨迹重合。

然而,这条“闭着眼都能画出来”的赛道,却让他连续三年与中签失之交臂。“但这次能以215组配速员的身份站上赛道,比单纯参赛更有意义——这可是给家乡当活路标啊。”姚天骁的语气满满骄傲感。作为土生土长的普陀人,他细数近年来社区“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水清岸绿,和风拂面;河畔的驿站为跑者提供24小时饮水和修整空间;曾经冷清的河岸步道,现在随时都能遇见挥汗的跑友,夜跑时会有遛狗的老人道一声“加油”。现在,他的脚步不再只是丈量熟悉的风景,更是向更多跑者传递对家乡的深情。

3c042ac73a7309519c174440649767b.jpg

配速员在实地踩点

赛道上陪伴:城市与跑者之间的桥梁

赛前集训时,配速员们提前实地踩点过这条21.0975公里的赛道。它蜿蜒穿过天安千树极具未来感的“悬浮森林”,掠过上海造币博物馆前金莲花广场的斑驳光影,绕过M50创意园外墙的巨幅涂鸦......最终抵达半马苏河公园的红瓦灰砖下。百年工业遗存与摩登都市景观在此碰撞,每一步都像翻阅城市的立体日记。

陈立言对此颇有感触:“我们配速员是跑者与城市之间的桥梁。”他表示,兔子的使命不仅仅是提供明确的速度指南,更要在赛道上给予跑者情绪陪伴和精神支持。配速员可以通过介绍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更新景观,让跑者感受到这场赛事的文化价值。“即使没有成绩的追求,也能支撑他们继续完赛,让人感觉没有白跑一趟。”

微信图片_20250320224344.jpg

配速员在赛道线路上训练

“我们不是导游,但我在训练时就想好了一些路标。”陈怡蓁笑着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高耸的半马苏河公园白色烟囱——过去只是工业遗存的灰色地标,如今成了所有跑者心照不宣的灯塔,“看到它,我就会提醒跑友们:再坚持一下,终点就在眼前啦!”

本周日的晨光中,39名配速员将手举配速牌,如流动的路标般立于起点。他们的脚步不再只为追逐,而是化作七千名跑者的引路旗帜,在苏州河的春风中,叩响城市的心跳。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