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上海之春| 在“爱乐之都”找到你的一见钟“琴”
上观新闻03-20 09:57: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级演奏家手中流淌着岁月光华的名琴承载着怎样的故事?作为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推进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一个实践春之琴韵 爱乐之都——上海之春国际提琴文化周”22日将在沪启幕。

中外提琴珍品艺术展、国内外优秀制琴师手工琴展及第12届中国(上海)优秀提琴制作师作品展、提琴名家大师沙龙、名琴试奏会、提琴系列音乐会、提琴制作体验工坊、经典梁祝重回兰心全民演奏会、弦上辰光·提琴快闪秀、浦江水上音乐会等30余场活动,为市民呈现一场提琴嘉年华。

展品:Antonio Stradivari“Mlynarski” 1718

名琴荟萃,聆听百年弦音

中外提琴珍品艺术展作为上海之春国际提琴文化周期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将于328日至3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城市音乐会客厅举办。这座百年历史建筑将化身提琴艺术殿堂展出61件提琴珍品,包括49件提琴作品(含小、中、大以及3组弦乐四重奏)以及12件琴弓作品。

本次展跨越5个世纪,其中既有意大利、法国等国际制琴大师的传世之作,也有现当代中国制琴大师的杰出珍品策展人王蕾介绍,在这些传世之宝中,最高龄当属意大利制琴大师尼科洛·阿玛提制作于1641年的小提琴,距今已有384年历史。近距离观赏就能发现,自然光下其木质纹理依旧清晰。阿玛提家族创立了克雷蒙纳提琴制作学派,确定了提琴制作的结构和规则,培养出伟大的小提琴制作家,也开创了整个意大利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

展品:"Circle" Stradivari 1701

展品:Nicolo Amati 1641

同样值得期待的还有安东尼奥·斯特拉蒂瓦里分别于1701年和1718年制作的小提琴斯特拉蒂瓦里早年曾随阿玛提学习,24岁起开始独立制琴,前20年仍沿袭前者的风格,后潜心研究探索,在1700年左右实现超越,被誉为伟大的提琴制作家。他制作的每把琴都十分出色,无论琴型、板面弧度、木板厚度、油漆、琴头雕刻等,都近乎完美,成为收藏珍品和仿造范本。据可考的记录,斯特拉迪瓦里一生制作了至少612把小提琴、18把中提琴和63把大提琴。

除此之外,朱塞佩·瓜达尼尼洛伦佐·斯托里奥尼盖塔诺·维纳西亚里卡尔多·安东尼亚齐费迪南多·加林贝提雷纳托·斯科罗拉维察乔瓦尼·巴塔·莫拉西意大利顶尖制琴师作品以及·巴提斯特·维约姆路易·西蒙·帕吉欧法国顶尖制琴师及制弓师作品也将在展览中呈现。

展品:Jean Baptiste Vuillaume 1862 Strad model

展品:徐弗 2011

中国制造,赢得国际荣誉

61件提琴珍品中,中国制造16件。小提琴作为西洋乐器,进入中国的时间不算长,但本着对古典乐的热爱,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制琴师。1924年,谭抒真在青岛学琴,琴时常坏,拿去上海修理花费高且耗时久,这让他深感拉琴的人应学会修琴于是他从国外购买制作提琴的参考书、工具和材料,还结识了会做提琴的美国大提琴家希尔勒,一起研究制琴技术和方法,终于在1935制成第一把小提琴。现存最早的中国人制造的小提琴也将在展览中亮相。

郑荃是中国最早在国际大赛上获奖的制琴师之一1987年,他在意大利巴维诺首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金奖。1990,他制作的中提琴在柴夫斯基比赛获金奖。数十年来,他在各类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包括4枚金牌。他制作的提琴不仅在工艺上达到了极高水准,音色也备受赞誉,被意大利、保加利亚博物馆和诸多收藏家争相收藏此外,华天礽朱明江徐弗等多位中国制琴师的作品也将登场一展中国制琴艺术的高超水平。

展品:谭抒真1935 中国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

郑荃的“四重奏”

据悉,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指导,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爱乐乐团联合主办

记者手记|《梁祝》,你的“独家记忆”

上海之春国际提琴文化周期间,市民随时都能和弦音不期而遇,从剧场到音乐厅,再到喧嚣街头,处处感受上海之春的艺术福利。

71路外滩公交站点上海爱乐乐团的演奏家将举办提琴快闪演出,通过提琴专线带领市民感受流动的城市风景线。黄浦江上,浦江水上音乐厅主题航班将于417傍晚启航打破传统音乐会的界限,让提琴与上海城市更加紧密结合。

城市音乐客厅

19595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于兰心大戏院。时隔66经典梁祝重回兰心全民演奏会特别邀请了66位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登上兰心大戏院的舞台,再度奏响这动人的旋律,留下独家专属的音乐印记。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上音歌剧院、正大广场、张园、环球港等特色地标商圈,市民将邂逅一场场提琴快闪秀。非专业演奏者与专业艺术家同台,以跨代际合作演绎经典曲目,奏响全城乐动、全民共享的春日交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