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是演出舞台也是文化客厅,临港演艺中心2岁了
澎湃新闻03-19 18:53:00

临港演艺中心是临港首个超800座的综合型剧场。3月18日,上海轻音乐团演员高山唱响《世界赠予我的》,为这座新城的文化地标送上2周岁生日祝福。

“两年来,中心已经初步建成了演艺力量呈现和公众文化社交的两大平台,有效助力了临港的文化布局。”临港演艺中心总经理侍元元介绍。

上海轻音乐团唱响两周年生日歌

名家新人的演出舞台

2023年,临港演艺中心开门迎客,演出场次104场,吸引观众37537人次。2024年,剧院演出场次129场,吸引观众38486人次。

音乐剧、舞剧、歌剧、话剧、交响乐……两年来,各项演出门类陆续登台临港,剧院主动联络名家名团,也为新人新作提供舞台。

上海电视节落地临港,胡歌盛装亮相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影视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上海文化“金名片”,也纷纷亮相这座年轻舞台。

2024年上海电视节期间,宋佳、海清、闫妮等演员从临港演艺中心前往滴水湖码头拍摄大片,成为浦东文旅融合“代言人”。2025年滴水湖新年音乐会上,钢琴家孔祥东奏响《黄河》,在滴水湖边City Walk时,他还为自己规划了环湖跑路线,“临港太美了,要多来!”

今年,上海之春迎来第40届,将在临港呈献两场展演:3月29日,“高能再现!!!”和音社交响乐团经典动漫音乐会将搭建现实与二次元世界的沟通桥梁;3月30日,天籁国风室内乐团将带来“国乐也流行”,邀请笛箫演奏家唐俊乔担任艺术总监、导聆。

两周年系列演出海报

3月,临港演艺中心还特别策划了“两周年系列演出”,开心麻花带来惊悚爆笑喜剧《出马》,周莉亚、韩真导演的舞剧《花木兰》上演一段巾帼传奇,上海轻音乐团呈献“世界赠与我的”流行金曲音乐会,奥地利混沌弦乐四重奏将演绎古典、浪漫、20世纪的四部弦乐四重奏……

年轻的演艺力量在这里找到了知音。“这里离上海中心城区不近,很多从市区赶来的观众,给了我惊喜与感动。”舞剧《花木兰》主演郝若琦说。

市民游客的文化客厅

除了将演艺活动带到临港,临港演艺中心也在积极推动艺术普及、社会美育、文旅商体展融合。“这里应该是临港市民游客的公共文化客厅。” 侍元元说。

名家助阵艺术普及,辛丽丽讲解《白毛女》

2023年,剧院坚持举办剧院开放日,把观众请进门来。2024年,剧院又开设了艺术教育新品牌“聆海艺课”,芭蕾名家辛丽丽、音乐教育家王勇、音乐学者韩斌、电影评论家汤惟杰、越剧艺术家杨婷娜、青年舞蹈家周晓辉等先后走上讲坛,37堂课吸引受众近9万人次。

小提琴家莎拉·张举办独奏音乐会期间,王勇做了专题导赏“聊聊关于小提琴的那些事”。“有准备地聆听,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王勇欣喜地看到,在这个年轻的城,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主动提升艺术素养,接受艺术熏陶。

带着年轻版《白毛女》亮相临港时,辛丽丽也为临港的学生和市民讲演这部民族芭蕾经典是如何炼成的,“我是艺术界的‘老人’,我有责任去普及芭蕾,给观众上美的一课。”

临港市民走进“文化客厅”

因艺而聚,临港演艺中心也成为聚合各方资源、打通文旅商体展链路的中心点。

临港演艺中心和上海帆船公开赛、临港烟花秀等文旅活动深度联动,市民观赛看秀的同时,可以顺道看一场演出。手持“乐游临港一票通”惠民卡,市民可以在游览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后,到临港演艺中心听音乐会、去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读书、下榻临港锦江国际酒店,度过一个文艺含量爆表的周末或小长假。

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两岁的临港演艺中心也在探索更多公共文化供给路径,“我们期待助力临港早日建成高质量、高能级、高水平的综合性文化平台,让临港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宜居地,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文旅目的地。”侍元元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