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路翎全集》首次完整出版:他是一个“活”在当代的作家
澎湃新闻03-18 21:20:00

作家路翎(1923-1994)从193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包括《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等,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坛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七月派”代表作家之一。

1947年的路翎

1991年,虎坊桥寓所,晚年路翎在写作

近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主编的《路翎全集》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集共15卷(含附卷)16册,收录了路翎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话剧、诗歌、散文、书信等,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版本,全面展现了这位成就最高的“七月派”作家的文学天才、思想境界和人格情怀。

3月15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复旦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路翎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钱理群、陈子善、孙郁、张晓风、李怡、文贵良、王风、刘志荣、李松睿、常楠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专家学者,路翎之女徐绍羽等亲属代表以及“七月派”作家后人参加会议。

《路翎全集》出版座谈会现场

“父亲晚年常常说,不能停笔,我还要写。”徐绍羽回忆道,晚年父亲面对历史的重负,依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他坚持创作,是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也是他对心目中无数读者的责任。

她相信《路翎全集》不仅是父亲的作品集,更是父亲生命的一种延续。“文学的意义在于揭示真相、照亮人心,相信《路翎全集》的出版将会让更多读者了解路翎的文学世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因此感受文学的力量。”

《路翎全集》书封

作家留下的宝贵遗产得以完整呈现

以1955年为界,路翎的创作生涯存在分段。前期作品大多史有定评,如长篇《财主底儿女们》,中篇《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洼地上的“战役”》,中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平原》,话剧《云雀》,与胡风合著的《胡风路翎文学书简》等,均被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或代表性作品。

《财主底儿女们》1948年版扉页

《在铁链中》初版书影

晓风编《胡风路翎文学书简》书影

在生命的最后10余年,路翎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创作,留下了巨量的长篇小说、抒情诗歌和回忆性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在其生前大多未能出版,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中一笔特殊而宝贵的遗产。王瑶在共和国第一部现代文学教材《中国新文学史稿》同一章节中将他与丁玲并置讨论,夏志清曾对因所见材料有限不能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为路翎设置专章深表遗憾。

路翎晚年诗作《拔草》手稿

路翎晚年诗作《在阳台上》手稿

据悉,此次全集的出版,不仅整理了路翎晚期的珍贵手稿和相关资料,还将其毕生心血之作完整呈现。特别是第9卷书信卷,收录了路翎与胡风等亲友的通信,记录了近现代文学家之间的交往与互助。附卷资料卷则包含《路翎与我:余明英口述历史》《路翎年谱》等珍贵史料,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路翎致冀汸书信手迹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说,《路翎全集》第一次出版发布是在十年前,他主持了当时的出版座谈会。“十年过去了,《路翎全集》终于以完整面貌出版,我的期待终于以完美的形式呈现了,我深感欣慰。”

张业松说,出版这样一部全集,是为了使路翎被看见,“路翎不再是一个在各种言说当中模模糊糊的人物,更是 ‘活’在当代的作家。”

1984年底参加作代会的朋友们与胡风梅志夫妇合影,前排左起:徐放、贾植芳、胡风、梅志、冀汸;后排左起:曾卓、路翎、绿原、牛汉

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

文学界、学术界对《路翎全集》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谈到,因为诸多原因,路翎研究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廓清的地方,路翎的文学风格、文学成就、文学思想等还有很大的阐释空间。“今天我们要重新研究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准确、科学地定位他的文学史地位,需要文学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前提是尊重历史事实,从史料出发进入他的文学世界和精神世界,还原他的文学人生,这也是今天《路翎全集》出版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看来,路翎的作品构建了二十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的立体图景,社会的虚伪与残酷、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历史的沉重与荒诞、生命的尊严与隐痛都被赤裸裸地呈现出来,路翎以其深邃的人性洞察,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永恒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

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家属代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分别捐赠了《路翎全集》。

1956年,余明英与长女徐绍羽、次女徐朗、幼女徐玫摄于北京

1983年,路翎与余明英摄于虎坊桥寓所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表示,多年来路翎先生及其亲属先后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祖国儿女》《战争为了和平》手稿、书信、照片、作品集等珍贵文献,丰富文学馆的馆藏。未来,文学馆将加强对这些文学宝藏、文献、文物的活化利用,为文化创新创造挖掘精神资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