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年带动乡村,乡村赋能青年” 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开村
东方网03-15 17:26:44

3月15日上午,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在金山区漕泾镇正式开村,紧扣“思政教育”与“青年赋能”双主线,搭建“学术实践+在地创新”的开放式平台,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入乡发展。

开村仪式上,漕泾镇水窠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以镇域大思政课为引领,以金山区生态文明蜕变和乡村振兴蝶变为生动教材,推出了首批“习近平总书记金山足迹”等5条研学线路以及8堂实践教学课程。同时,成立水窠里·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作为“专家智库”,高校师资下沉到乡村,把思政教育“小课堂”搬出教室,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开启青年成长的“第二课堂”,让广大学子切身感受乡村振兴“四个价值”。 

当天,来自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名学生跟随着思政课老师毛光霞,登上了漕泾镇水库村的“乌篷船”,循着“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示范路”研学线路,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作为市委党校、市团校“双挂牌”现场教学基地,漕泾镇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较为完善的农村实践课程体系以及成熟的乡村振兴转化研学、参观路线,依托全市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资源优势,为思政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拓展实践平台。 

水窠里·大学村不仅是漕泾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又一重要实践,更是高校智力资源下沉乡村、服务社会的创新平台。实施大学生“全国联合毕业设计”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发布乡村振兴“青年实干家计划”……水窠里·大学村在人才共育、产业创新等领域,以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方式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表示,未来,将以大学村为支点,围绕思政课建设做好校地合作的“后半篇文章”。 

大学村不仅要“引进来”,更要“活起来”“用起来”。当天,漕泾镇与北大汇丰商学院创业创新中心、原乡映客共同成立水窠里·朴门国际数字游民创客学院和未来实验室漕泾共创基地,通过开设“新领职业”实训营、举办数字游民超级个体大赛、打造“水窠里·Talks”演讲品牌等活动,搭建一个连接数字游民、青年人才与乡村发展的交流平台,让未来实验室与创客学院成为青年人才的“创新磁场”。 

第一期“水窠里·Talks”邀请了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郑长忠、北大汇丰商学院创业实践导师檀林以及数字游民绿洲计划发起人李燕宁,与数字游民、大学生青年们围坐,聚焦“从‘游民’到‘乡民’,如何利用数字游民升级乡村振兴”“AI时代,你需要掌握的‘未来技能’有哪里”等议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对话。未来,“水窠里·Talks”将邀请更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而青年学子、数字游民的到来,也为漕泾镇水库村带来多元增收机会。在住宿方面,水窠里·大学村创新政企校村融合发展新范式,打造“青春驿站”,盘活了26套农民闲置宅基房进行改建,为高校学生、教师、专家学者提供住宿、学习、创作、交流的共享空间。同时,整合在地企业、旅游公司等资源,构建酒店、民宿、数字游民之家、村民共居、青银共居等多形态、多层次的住宿空间,以及工位式、教学式、互动式相结合的活动空间,实现大学生及青年在水窠里·大学村的空间资源共享。 

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数字游民国际村还出台了十条诚意满满的乡村振兴支持引导政策“大礼包”——超600万的扶持资金,鼓励数字游民和青年创客支持乡村振兴业态发展、就业支持、在地宣传、人才入乡、产业联动等创新创业项目,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有为青年”成为“在地青年”。漕泾镇党委书记王咏梅表示,漕泾镇将深耕人才服务,持续优化服务举措,让漕泾这片实践沃土成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这也是漕泾镇推动青年与乡村融合发展的行动宣言。今年2月底,青年驻村计划——漕泾站启动招募,首批招募的20名青年将开展为期3周的驻村计划,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带动乡村,乡村赋能青年”的美好愿景。 

此外,由上海市妇联、市教委主办的“海鸥计划”项目也首次落地金山。据了解,“职业飞翔·海鸥计划走进金山”项目为女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支持,包含“3大核心项目+1个实践站”,即开展首届“水窠里·大学村”美丽乡村与人文行走线路女大学生创意营、职飞起航招聘直播·金山专场、海鸥未来菁英荟·金山行,以及成立水窠里·海鸥计划大学生实践站,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护航女大学生职场成长。 

作者:黄丽春
选稿:寇宇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