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玉兰迎来“高光时刻”,长宁这些打卡点别错过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03-13 16:06:15

玉兰花一开,长宁的春意就浓了。在公园绿地里,在商圈里,甚至在小区里,市民们都能近距离感受玉兰花绽放枝头的独特魅力。在长宁外环生态绿道,还专门组织市民开展了玉兰科普活动,让大家“沉浸式”享受这份春日限定美好。


外环生态绿道里绽放的玉兰花


玉兰花的花期一般是在3-4月,最佳的观赏期是花开后10天左右。长宁有白玉兰、二乔玉兰和紫玉兰。眼下,盛开较多的是白玉兰和二乔玉兰,紫玉兰还处于花苞期。


延天绿地

中山公园小辣椒绿地
新虹桥中心花园



长宁的外环生态绿道、延天绿地、新虹桥中心花园里,都有造型优美、一树成景的白玉兰树。在2024年全新改造的古北市民公园,还有成片静待绽放的紫玉兰,大家可前往观赏。


为了让市民更了解玉兰,近日,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和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青年工作委员会携手在长宁外环生态绿道开展白玉兰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热情参与。



活动中,园科院的老师们深入解读了上海标准《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生动讲述了白玉兰成为“上海市花”的历史渊源。白玉兰花朵昂扬向上,寓意着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其洁白无瑕的色泽,也象征着清正廉明的高尚品质,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浓厚兴趣与深刻共鸣。




在户外,上海园科院自主研发的智能树木健康监测仪成为焦点,科研人员通过现场演示,展示了科技在绿化养护中的应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园林科学的魅力。活动还为参与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上海园科院主编的《沪上白玉兰——小明观察日记》书籍,希望借此播撒下探索自然与园林文化的种子。



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那它是如何成为“市花”的呢?关于玉兰树还有哪些小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


白玉兰为何成了上海市花?

早在1929年,上海评出的“市花”是棉花,彼时,上海有很多棉纺织厂,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中心。因此,棉花赢了莲花、牡丹、桂花等,成为上海的“市花”。


1983年,上海再次评选“市花”,竞争最激烈的是白玉兰和桃花,最后白玉兰胜出。原因有四个:第一,白玉兰原产中国,在上海有很长的栽培历史;第二,白玉兰是春天最早开的花之一,而且是先开花后长叶,带来春暖花开的味道;第三,白玉兰的花朵向上,有奋发向上之意;第四,白玉兰花白如玉,花香四溢,也是清廉的象征。


关于玉兰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玉兰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吗?“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须九畹始征兰”,就是出自这句唐诗,玉温润、兰幽香,“玉兰”这个名字,透出一种雅致的气质。


中国栽培玉兰历史长达2500多年,除白玉兰外,上海还种了其他木兰科植物,如二乔玉兰、红运玉兰、黄玉兰、紫玉兰等。



另外,白玉兰的果实可不能吃哦!玉兰种子外层的红色是它的假种皮,真正的种皮是里面那层黑褐色的内种皮,外层鲜艳的红色只是为了吸引鸟类的注意。此外,玉兰的种子又硬又不好吃,但小鸟们经常上当。玉兰依靠像弹簧一样的细丝将一个个红色的种子悬挂在半空中,也是为了引起小鸟们的注意。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撰稿/摄影:李媛媛编辑:陈   莎、史焕焕责编:颜文彬*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