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共筑新时代思想高地 徐汇全新理论宣讲品牌“理论汇客厅”正式启动
东方网03-12 20:25:13

3月12日下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理润申城·徐汇】徐汇理论宣讲品牌“理论汇客厅”启动仪式暨科技与人文对话活动在徐汇区模速空间举行。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等市区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宣讲团队代表及大模型相关产业企业代表共170余人出席活动。

活动上,市区领导共同启动徐汇全新理论宣讲品牌“理论汇客厅”,今后徐汇将进一步通过先锋宣讲矩阵搭建、智库资源联动、全域阵地覆盖三大维度,全面开启徐汇理论宣讲创新实践的新篇章。

市委讲师团、市社联与徐汇区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理论汇客厅”——“传习营”签约仪式,三方将聚焦‌建立专家学者师资人才库、‌加强专家指导与培训、‌研究开发精品课程及理论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建强徐汇区理论学习宣讲层级化矩阵驱动、生态化内容生产、网格化阵地服务的枢纽平台。

活动现场,还授予徐汇区委老干部局“光启晚晴”五老报告团、徐汇区委党校“心汇”理论宣讲团、“群英汇”徐汇军休干部爱国主义宣讲队、徐汇团区委“汇青春”青年讲师团、徐汇区湖南街道“梧桐红先锋”宣讲团五支团队“徐汇区理论学习宣讲‘先锋队’”旗帜,激励全区宣讲力量涌现更多宣讲活力。随后发布首批理论汇客厅“实践地”,覆盖13个街镇及教育、卫生、科技、园区等各个领域,实现理论学习宣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布局。

活动中,作为徐汇区数字宣讲员的“徐小宣”与真人搭档主持,虚拟与现实默契配合,打造虚实结合的宣讲新范式,成为本次活动亮点。

“理论汇客厅”启动仪式后,市社联主席王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围绕“技术奇点与人类未来”作主旨演讲,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分析》杂志主编成素梅,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王延峰教授共同展开互动讨论,开启“理论汇客厅”首场宣讲活动。

近五年来,徐汇区不断深化理论武装,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等主题,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宣讲,持续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理论学习宣讲格局。依托全区理论宣传团队,用好徐家汇书院、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龙华烈士陵园、钱学森图书馆、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等宣讲阵地深入开展宣讲。持续丰富理论宣讲形式载体,针对“一老一小”“两企三新”等各类群体,发挥各大口、各街镇宣讲团作用,通过群众自主点单、主动上门派单等方式,以TED演讲、情景党课、微沙龙访谈、CityWalk等形式,让理论学习宣讲在徐汇既有政治高度,又充满民生温度。

“理论汇客厅”的启幕,标志着徐汇在理论学习宣讲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徐汇区理论学习宣讲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宣讲、人人爱学习,分阶段分季度系统推进理论宣讲工作。以队伍为要,着力构建“先锋引领+代际传承”的层级化宣讲矩阵,依托“先锋队”强化标杆示范,建立“传习营”机制以老带新培育青年骨干、新兴团队。以内容为王,着力打造“资源聚合+多维创新”的精品化宣讲生态,智库赋能提升宣讲深度与广度,联动区域内名人名家、艺术院团、特色阵地等资源,形式破圈开展沉浸式宣讲,深耕主题增强感染力。以阵地为基,着力织密“全域覆盖+精准触达”的立体化宣讲网络,“精准滴灌”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不同空间,实现理论宣讲区域全覆盖、人群分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宣”出特色、“讲”到深处、“汇”入人心。

作者:王洁敏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