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本周开始施行!杨浦这几所学校已经纳入课程
上海杨浦03-12 11:07:54

近日,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本周开始施行。明确提出: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开学组织测试纳入体育日常成绩;

每所小学和初中均应开设7种以上、高中开展8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

上海的中小学正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赋能学生成长。作为其中的样本之一,杨浦区不断创新体育教育。近日,记者走进杨浦区的中小学校实地探访,挖掘体育赋能学生成长的生动实践。

活力课间,点燃运动热情

每天早上8:20,上理工附小的校园就进入了活力满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这30分钟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瞬间成为欢乐的运动海洋。学校体育备课组组长徐波介绍道:“低年级的同学们以简单的原地跳绳、跳跃、拍皮球等活动为主。随着年级升高,活动内容也逐步升级。到了二、三年级,就会开展行进间的篮球运球活动。而三、四、五年级,跳短绳变成了跳长绳,同时还加入了学校特色的绳梯练习。”

不仅如此,上理工附小还引入了SPEM课程。这门课程以跨学科视角,巧妙融合了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科学知识。校长丁利民认为:“要让孩子们喜欢体育,关键是要让他们懂得体育的意义。通过 SPEM 课程的研发,孩子们因为掌握了运动科学知识,对体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更加持久的体育兴趣。”

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与特色课程,让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不断延伸。徐波老师透露,学校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参加过区级以上的体育比赛。“学、练、赛,让学生更好地参加比赛,不一定是竞技比赛,也包括很多群众比赛。从课间延伸到课外,教会学生本领之后,让他们更好地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我们的体育活动才更有效。”

专项发展,助力高中体育提升

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落实中职校每周3节体育课,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

到了高中阶段,体育教育朝着专项化方向发展。在同济一附中的体育课上,高一的袁创同学选择了羽毛球专项。他兴奋地说:“每次课老师都会让我们进行10-15分钟的对抗赛。在尽情挥洒汗水的同时,我的羽毛球水平突飞猛进。在体能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羽毛球动作也从一开始的不规范,在老师每天的指导下变得越来越标准。我非常希望以后能代表学校出去打比赛。”

完善赛事体系,激发运动潜能

在杨浦,分层分类的赛事体系十分完善。从班级赛、校运会,到校际间的联盟赛,再到区级阳光大联赛等,各类赛事精彩纷呈,也形成“班级-校级-校际-区级”4级的“普及—提高—精英”分层分类赛事体系。

赛事活动也不断创新,举办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赛,出台区校“运动小达人”“活力校园系列”荣誉榜,每年70%的在校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

去年,由同济一附中牵头,9所小学、初中、高中共同举办了一场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赛,吸引了3000多名学生踊跃参加。学校课程教学与信息中心主任张哲明目前正在筹备今年的比赛,并且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作为区体教融合项目——赛事共建工程的牵头学校,我们努力搭建赛事共享共建的新平台。今年打算组织和开展面向全区的体质健康专项赛事,构建校外的体育双向互动平台,搭建完整的体育赛事组织架构。”

多方协同,推动体育教育发展

在杨浦,以“课程、赛事、人才、评价、资源”为突破口,促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缓解“小胖墩、小眼镜、小绵羊、小豆芽”等问题。目前,区域中小学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7.9%、优良率61.9%,近视率逐年下降。

此外,杨浦区还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联合区少体校、区体育活动中心以及部分友好俱乐部的专业师资力量,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并以教促练。在杨浦,十五中学体育周末营活动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校园中,乒乓球台前银球飞舞,武术场上拳脚生风,网球与羽毛球轻盈灵动,足球和篮球赛场激情四溢……尽管双休日时光短暂,但十五中学精心打造出以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这六大项目为核心的周末营,已累计为该校及周边多所学校约2000人次的学生免费提供了涵盖基础训练与提高训练的丰富体育活动。

课程是系统的教学,赛事点燃运动的热情,教练进行专业的指导,评价让孩子的成长可视化,整合区域优质资源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在杨浦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体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