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刘强东深入业务一线,京东交出2024年四季度成绩单:收入同比增长13.4%
澎湃新闻03-10 20:08:00

京东集团在2024年四季度总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

3月6日,京东集团(Nasdaq:JD,09618.HK)发布了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24年,京东集团全年收入为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14亿元,相较2023年的242亿元增长71%。其中,第四季度收入为3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9亿元,202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34亿元,同比增长191%。

作为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的刘强东深入业务的一线,推动各项业务创新,也让“又好又便宜”的用户体验逐渐深入人心,驱动了各个品类良性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活跃用户数量和购物频次连续四个季度同比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四季度,京东整体表现强劲。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4.0%,超出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8%,商品与服务收入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京东在带电品类、日百品类上均实现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商超品类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

此外,2024年四季度,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第三方商家数量继续保持同比高速增长,在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上表现更加活跃。

在最新财报中,京东还披露其股份回购计划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回购共计约2.55亿股A类普通股,总额约为36亿美元,回购股份总数约为其流通在外普通股的8.1%。

“四季度,京东收入同比增长13.4%。多个品类及业务板块均表现出健康的增长势头,充分体现了宏观消费回暖,京东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扩大,”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单甦表示,“2024 年我们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成本管控和运营效率优化方面的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逐步实现长期盈利目标。”

在研发投入方面,京东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4年底,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近1400亿元。截至四季度,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1610亿元。

财报显示,京东集团员工总数约为57万名,加上兼职员工和实习生,以及京东集团关联公司人员,京东生态系统下的人员总数约为67万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京东的人力资源总支出达到了1161亿元。

2024年四季度,超2万名京东客服继年初全员平均涨薪30%之后,薪酬再次上调,实现客服全员平均涨薪2个月。

2025年2月,京东率先启动为现有和新加入的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并将为未来一段时期签约的外卖全职骑手承担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2025年3月1日起,全职骑手们将与京东签署正式劳动合同。

刘强东在2024年发给京东内部的全员信中表示,“京东的成长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得益于客户的信赖、合作伙伴的支持、时代的发展,京东在飞速发展、成长的同时,不断用自身能力回馈着外界。我们坚信,商业的价值不仅靠利润、收入来衡量,在此之上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无论是体验的优化、效率的提升,还是成本的降低,我们始终需要为客户、为合作伙伴、为社会回馈价值。”

京东的业绩增长既得益于持续升级供应链基础设施能力,背后也可以看到京东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开始在业务场景中产生的巨大应用价值。

“二十多年来,不断有新的业务、新的京东人,让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创新落地生根,不断超越客户的期待,也让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了我们。因为我们始终把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放在客户身上,所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想做得更好,让客户更加满意。”刘强东表示,成功的创新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成本、效率、体验”,评估一个创新是否有价值,需要确保“成本、效率、体验”至少有一项大幅改进,其他两项不能倒退。

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研发投入已累计近1400亿元。京东的技术研发直接面向业务需求,并拥有自身产业积累的庞大优质数据,这使得AI技术能够更快整合进业务流程、释放产业应用价值。据统计,AI在京东内部已经服务了零售、健康、物流、金融等数百个场景,服务超60万员工和35万商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