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在沪外国人打卡上海文旅顶流,埃及姑娘在上博“低头思故乡”
上观新闻03-06 20:04:00

“感觉像是回到了埃及!”3月6日,身穿埃及特色服饰的埃及姑娘华小文在上博古埃及展厅兴奋地说。

为对外展现人民城市理念和开放包容的文旅特色,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来自法国、加拿大、荷兰、埃及、韩国、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巴西、孟加拉国、尼泊尔、厄瓜多尔、文莱、伊拉克等15个国家的50位“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及家属和部分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前往上海博物馆和世博文化公园参观埃及展、游览双子山。亲身感受上海美好的人文环境,他们也将向中外友人讲述更多上海故事,分享自己的体验。

在上博古埃及展厅看到外国面孔并不稀奇,但身穿全套埃及服饰的华小文与埃及文物“同框”,浑然天成的感觉还是吸引了众多目光,不时有观众上前找她合影。华小文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习,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一路上,她忙着拍摄视频素材,打算发在自己的脸书上。“很高兴看到埃及文物跨越千里来到上海,他们选择了最吸引人的文物。我最喜欢‘萨卡拉的秘密’展厅,那个关于猫的房间,里面有视频介绍古埃及人为什么喜欢猫,还有猫的木乃伊。”

对于这次视频创作,她非常认真,一身宛如埃及女神的服饰就是创意之一。“我想跟中国朋友分享埃及人在上博看埃及文物的感受,让我的家人以为我回到了埃及,也想跟埃及朋友介绍,中国跟埃及之间有一座桥梁。”

乐盖曦来自法国,同样中文流利。2015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她就爱上了上海,如今在上海创业开设文化传播公司“上海亓门文化”,带外国游客城市漫步、了解上海历史。由于工作关系,她经常逛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但埃及展还是第一次参观。“很难讲哪个文物印象最深,几乎每个都让我觉得震撼。我没有去过埃及,只有小时候在大英博物馆看过一些埃及文物。”

她认为,这几年上海文旅做得非常不错,包括建筑保护以及街区、景区推广。“我希望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随着入境免签政策实施,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更好传播中国的机会。”

荷兰艺术家“两米丹尼”身高超过两米,在人群中很是醒目,他与妻子沈林琍12年前结缘,此后一直工作生活在上海。两米丹尼很喜欢上海和中国文化,“我来自一个小国家,上海在我眼中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由他创作的《视海为家》曾亮相去年进博会,也赢得2024年度上海市“银鸽奖”国际传播产品(设计)优胜奖,最近他则把中国成语画到自己的画里。两米丹尼一边游览,一边认真记录素材,也许会成为将来的创作灵感。

从埃及展展厅移步到浦东的世博文化公园,站在“双子山”山顶向下俯瞰,又是另一种上海景象。“我在杭州、西安爬过山,上海虽然山不是很高,但在上面可以看到高楼大厦的感觉很独特,也给我另一种看上海的视角。”当天气温不到10摄氏度,华小文穿着单薄的纱裙,坚持爬完全程。冷风吹过,裙子上的飘带飞起,她笑着跟记者说,“这是我的翅膀”,还唱起歌手光良的《童话》,“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手里拿着的登山棍也成了她拍摄的重要道具,“这根登山棍让我想起一种埃及的农民舞蹈,是埃及南方人会跳的”,在山顶,她模仿了这种舞蹈动作。

上世纪90年代,韩国人洪原淑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如今已经在上海待了31年。“登上山顶,可以看到上海很大的城市变化。”她表示,会将相关游览体验发在朋友圈,吸引更多韩国朋友来上海旅游。“很多韩国朋友知道中国入境免签,周五晚上过来,周末看看,礼拜天回韩国,非常方便。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饮食都很吸引他们。而且有的人没看过现代的上海,亲眼看跟新闻报道肯定不一样。”

华小文去过中国很多城市旅游,最喜欢的还是上海。“上海生活很方便,有很多美丽的景点。这里也有很多外国人,整个城市就好像是一个小的世界,我很喜欢在上海认识不同国家的朋友。”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现场照片 钟菡 摄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