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提高市花显示度,上海规模化种植白玉兰、发观赏地图
澎湃新闻03-06 20:14:00

上海市花白玉兰已经逐步开放,本周末基本进入盛花期。

白玉兰是园林绿化重要的早春观花树种。1986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象征着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白玉兰是上海市花。本文图片均为“绿色上海”微信公众号 图

3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一季度媒体通气会上获悉,申城在本周末基本进入盛花期。白玉兰花期较短,往往10天左右,观赏期容易“一晃而过”。市绿化部门已经提前发布了白玉兰观赏地图,市民可根据地图指引前往观赏。

上海白玉兰观赏地图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园绿地中白玉兰数量约3万棵,市花的显示度有些不足。因此,上海计划用3年时间(截至2026年底),建设一座白玉兰文化公园,新增一批玉兰属植物特色园、白玉兰特色道路和观赏点位。另外通过科研攻关,上海现已培育出6个市花新品种,解决白玉兰不耐上海水土的问题。

白玉兰总量不足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绿处副处长许晓波介绍,近些年,园林绿化部门通过规模化种植,营造了一批集中观赏白玉兰的专类园或公园内的专类展示区,白玉兰种植数量多、栽植时间长、观赏性强,如闵行文化公园、上海植物园、世纪公园、共青森林公园等。

同时,上海也积极在街头绿地中种植白玉兰等木兰科植物,增加市民感受度,如黄浦区“玉兰园”引种了近20种新品种木兰科植物;人民广场区域2000年结合绿化改造,栽植了白玉兰221株。

白玉兰盛放

2022年,上海开展绿地主要植物品种调研,166块绿地中有59块种植了白玉兰、二乔玉兰、望春玉兰等玉兰植物,占比约35.5%。但作为市花,白玉兰总量仍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园绿地中白玉兰数量约3万棵。

解决“水土不服”问题

白玉兰数量不足,有着天然原因。

许晓波解释:“白玉兰的根系为肉质根,对土壤积水较为敏感,积水容易引起根系腐烂,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而上海属盐碱地,地下水位高,不利于白玉兰生长。”

针对该情况,上海开展了科研攻关和相关标准编制工作。近几年,市园科院建立了国家级玉兰试验基地,收集玉兰属植物资源324种(含品种),创建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玉兰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培育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市花新品种6个,逐步解决白玉兰不耐上海水土的问题。

2023年,上海编制了地方标准《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对白玉兰苗木选择、栽植前准备、栽植、养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在公园道路广泛种植白玉兰

为了提高白玉兰显示度,2024年7月,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下发了《上海市花白玉兰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完成“1+20+30+100”的任务,在上海重点区域、窗口区域形成一批网红打卡点。

许晓波解释,“1”是指启动上海市白玉兰文化公园建设,初步选址徐汇区,具体情况仍在沟通;“20”是指新建、改建以白玉兰为主的玉兰属植物特色园20座(区域面积1000平米以上);“30”是指新增白玉兰特色道路30条,“100”是指新增白玉兰栽植及观赏点位100个。

2024年,全市新建改建静安芷兰花园、徐汇康健绿苑、浦东三林锲形绿地玉兰园等玉兰属植物特色园8个,普陀祁连山南路(金沙江路-延川路)、宝山大黄村公园白玉兰道路等白玉兰特色道路4条,黄浦四明里绿地、长宁虹桥人才林、浦东追光园等白玉兰栽植及观赏点位31个,应用白玉兰1914株、其他玉兰1366株。

2025年1-2月,黄浦最美花园、虹口北外滩滨江绿地、徐家汇公园、静安市北绿地等白玉兰特色园和观赏点位陆续完成建设,共种植各类玉兰1396株。

许晓波表示,下一步,市绿化部门将继续举办白玉兰技术培训会,培训技术骨干,提升白玉兰栽植养护水平。2025年,预计全市将完成玉兰属植物特色园、特色道路、观赏点位建设等共计68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