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市花白玉兰周末进入观赏期,花期仅10天错过又要等一年
东方网03-06 18:59:10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6日报道:市花白玉兰是上海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观花树种,对上海有着重要的标志意义,白玉兰开了预示着春天也要到了。目前,申城白玉兰逐步开放,本周末基本进入盛花期。但白玉兰花期较短,往往10天左右,观赏期容易“一晃而过”,要赏花的市民可别错过了。

资料图,柏可林摄(下同)

多点游园、就近赏花,这些公园等你打卡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2025年春季,上海城市公园园艺文化活动将以“春风百里城·繁华缤纷季”为主题,选取白玉兰等6种春季植物为特色的公园进行联动。

上海市花白玉兰3月进入赏花期,为了满足广大市民观赏玉兰花的需要,本次白玉兰的主要展示区域在徐汇区徐家汇公园。徐家汇公园的玉兰被评选为2024年度上海市公园十大特色植物区,园内种植白玉兰共计101株,总面积约为7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园内的玉兰大道、汇金湖畔及景观天桥旁,最佳观赏期一般为3月初。

其它重要辅助展区有:上海古猗园、浦东新区世纪公园、陆家嘴中心绿地、高桥公园、杨东绿地、南浦广场公园。

近些年,上海园林绿化部门通过规模化种植,营造了一批集中观赏白玉兰的专类园或公园内的专类展示区,白玉兰种植数量多、栽植时间长、观赏性强,如市民熟知的闵行文化公园、上海植物园、世纪公园、共青森林公园等。同时,上海也积极在街头绿地中种植白玉兰等木兰科植物,增加市民感受度,如黄浦区“玉兰园”,引种了近20种新品种木兰科植物;人民广场区域2000年结合绿化改造,栽植了白玉兰221株。

上海曾在2022年开展绿地主要植物品种调研,共调研了166块绿地,其中59块绿地中种植了白玉兰、二乔玉兰、望春玉兰等玉兰植物,占比约35.5%。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园绿地中白玉兰数量约3万棵。

上海开展白玉兰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

正值白玉兰花期,2025年上海市民绿化活动月暨白玉兰文化主题活动开幕式将于3月16日在闵行文化公园举行,活动为期一个月,将举行约8大类40余场系列活动。除市民绿化节的绿化大篷车、园艺大讲堂、市民插花大赛等传统品牌外,还增加了白玉兰文化主题活动、花展、社区园艺、自然教育及花市和各类植树等。

开幕日当天,闵行文化公园内还将开展白玉兰植树挂牌、玉兰寻花问答、认建认养等互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市民不仅能近距离感受上海家庭园艺建设成果,还能亲身体验园艺乐趣,进一步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

虽然白玉兰是市花,但在上海的总量仍显不足。究其原因,白玉兰根系为肉质根,对土壤积水较为敏感,积水容易引起根系腐烂,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而上海属盐碱地,地下水位高,不利于白玉兰生长。针对该情况,上海开展了科研攻关和相关标准编制工作。

近几年,市园科院建立了国家级玉兰试验基地,收集玉兰属植物资源324种(含品种),创建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玉兰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培育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市花新品种6个,逐步解决白玉兰不耐上海水土的问题。2023年,编制了本市地方标准《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对白玉兰苗木选择、栽植前准备、栽植、养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白玉兰推广应用,提高白玉兰显示度,上海于2024年7月发布《上海市花白玉兰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在重点区域、窗口区域形成一批网红打卡点:启动上海市白玉兰文化公园建设,新建、改建以白玉兰为主的玉兰属植物特色园20座(区域面积1000平米以上),新增白玉兰特色道路30条,新增白玉兰栽植及观赏点位100个。

去年,全市新建改建静安芷兰花园、徐汇康健绿苑、浦东三林锲形绿地玉兰园等玉兰属植物特色园8个,普陀祁连山南路(金沙江路-延川路)、宝山大黄村公园白玉兰道路等白玉兰特色道路4条,黄浦四明里绿地、长宁虹桥人才林、浦东追光园等白玉兰栽植及观赏点位31个,应用白玉兰1914株、其他玉兰1366株。今年1-2月,黄浦最美花园、虹口北外滩滨江绿地、徐家汇公园、静安市北绿地等白玉兰特色园和观赏点位陆续完成建设,共种植各类玉兰1396株。预计全市今年将完成玉兰属植物特色园、特色道路、观赏点位建设等共计68个。

作者:柏可林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