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同国产动画质量提升
中国青年报03-03 11:16:26

技术与文化共振,东方美学与叙事交融——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同国产动画质量提升

从被浪潮般的好评推进电影院“试试看”,到“三刷”还不过瘾,《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百亿荣耀”让南华大学的王子晗热血沸腾。为相关视频点赞、踊跃参与话题讨论、每天刷新票房动态,原是“日漫迷”的她,第一次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自来水”,并且一路见证《哪吒2》成为全球“顶流”,在全球动漫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回忆起《哪吒2》电影中的片段,成千上万的海底妖族飞腾、哪吒突破穿心咒、捕妖队聚集成一棵大树、合力破顶……一幕幕特效画面在武汉大学的黄紫怡心中反复“上演”。在她看来,中国出了一个可以与迪士尼、皮克斯等动画巨头“掰掰手腕”的好片子,“大家都想出一份力支持国漫”。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国产动画话题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232份。调查结果显示,40.64%的受访大学生会关注热门国产动画作品,30.35%的受访大学生每周主动关注国产动画新作,21.16%的受访大学生每月观看1至2部国产动画作品。如今,国产动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动漫迷和普通观众追捧的对象。

东方叙事助力中国故事“破圈”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周渝航看来,《哪吒2》中的角色立体饱满,申公豹的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影片后半段,周渝航发现申公豹坏有坏的动机,好有好的理由。“他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我们平常的生活没什么距离。”

周渝航认为,与第一部相比,《哪吒2》“讲故事”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尝试建构更宏大、复杂的世界。相较于第一部“魔丸VS灵珠”的简单二元对立,黄紫怡谈到,第二部的叙事更加多维,引入了更多复杂势力。“故事发生的地点从陈塘关扩展到了天界和龙宫,以及土肥坡、石矶娘娘的山等地方,整个叙事空间更开阔了。而且出现的角色是第一部的两倍,新角色的出现让故事更加立体。”

浙江大学的陈洲翔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正因如此,《哪吒》系列国漫中深度融入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令他印象极为深刻。“从视觉符号来看,哪吒标志性的乾坤圈与混天绫,脱胎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它们不仅是哪吒形象的独特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影片中云雾缭绕的仙山、神秘幽深的龙宫等神话场景,更是对传统神话世界的生动还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1.1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赋能是国漫吸引受众的核心特质,69.32%的受访者认为其视觉特效与美术风格精良,66.07%的受访者认为国漫具有突破性的剧情与人物塑造,53.75%的受访者认为国漫题材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现实,44.18%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动画技术能够媲美国际水准。

江西科技学院的陈彦宇对《哪吒2》影片中母子诀别的场景感触颇深。“当殷夫人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与哪吒的拥抱时,那句‘今后的路只能你自己走’的台词,将东方家庭中的隐忍与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表示,这种将神话叙事根植于现实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国产动画打动观众的核心所在。

天津城建大学的孙潇钧最近重温了2020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影片结尾处姜子牙勇登天梯与原始天尊对峙的场景令他尤为震撼。“特别是影片末尾的决战画面,那种视觉冲击力和叙事张力让我记忆深刻。”在他看来,这段情节不仅体现了角色突破桎梏的勇气,更暗含着对权威的深刻叩问。

同样的寓意在《哪吒2》中也有所影射。在《哪吒》系列电影的众多精彩情节中,有一幕让陈洲翔印象颇深——一群仙人误饮哪吒的尿,却仍强作镇定,坚称是难得佳酿。在他看来,这一情节诙谐幽默,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对传统权威形象进行了解构。“这种反差,打破了人们对权威的固有认知,以轻松戏谑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全新的视角,看似老套,实则与《哪吒》打破常规、挑战命运、不被传统束缚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

技术赋能国产动画“再崛起”

曾经,王子晗认为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动漫凭借宏大的制作规模和震撼的特效,构建出一个个奇幻壮阔的宇宙;日本动漫则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故事架构,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黄河科技学院的张举作为“国漫通”,追过的国产动画不下10部,包括《葫芦娃》《熊出没》《侠岚》《罗小黑战记》《星游记》等。在他看来,和日漫或欧美动画的建模效果相比,早期国产动画的3D画风难以望其项背。

而如今,对国产动画燃起热情的王子晗不仅购置了许多《哪吒2》的周边产品,将其视为珍贵纪念,她还意识到,那些陪伴自己成长的经典作品,比如《铁扇公主》《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等,原来都是国漫的璀璨瑰宝。这些经典之作承载着她满满的童年回忆,更是国漫辉煌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

近些年来,在技术迭代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下,国产动画的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以正在更新的《完美世界》为例,张举说,每一季主角的外貌形象都有改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张力。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7.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产动画的整体质量有显著提升,精品数量明显增加,26.45%的受访者认为头部作品进步明显。其中,84.75%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动画技术进步明显,比如特效、建模、流畅度等方面;63.41%的受访者认为美术风格更具独特性,63.21%的受访者认为剧本深度与叙事逻辑有所提升。此外,传统文化现代表达能力(59.87%)、角色塑造立体度(57.98%)、音乐/配音等视听体验(48.98%)等方面也让受访者感受到国产动画质量提升。

孙潇钧认为近年国产动画在技术和剧情等维度都实现了明显跃升:“首先是制作细节愈发精雕细琢,比如《姜子牙》《杨戬》等封神榜系列作品,毛发渲染、粒子特效已达到国际水准。更重要的是故事架构的突破——从简单的情节铺陈转向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深度挖掘。”他以封神榜系列的IP改编为例,这些作品虽然脱胎于传统文化典籍,但通过创新性改编,让年轻观众重新感知经典的内核,“就像用现代镜头语言激活了沉睡的文化基因”。

“比如《长安三万里》用AI复原唐代建筑肌理,让‘九天阊阖开宫殿’的诗词意境有了可视化载体;《哪吒2》通过现代家庭伦理重构经典神话,也证明技术最终要服务于文化表达。”陈彦宇说。

同时,陈彦宇也特别指出,国产动画在“出海”的过程中易出现理解偏差:“比如《白蛇2》的修罗场轮回设定,曾被部分国外网友误读为‘东方丧尸围城’,说明国产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难题。”他建议未来国产动画可以考虑利用AI辅助创造,“从建筑纹样复原到服饰材质模拟,也许科技能为文化考据提供全新可能”。

文化自信引领国漫IP“席卷全球”

“以中国视角阐释中华文化,向世界传达中国态度”,这是周渝航认为国漫应当具备的要素。

回忆起《长安三万里》《深海》等影片上映的时候,黄紫怡感觉语文书上的诗歌都活过来了,“基于历史的改编很好很真实,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长安三万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让她易于接受,而《深海》的奇幻讲述也让她获得了误入仙境般的体验。

“我觉得中国动画是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在黄紫怡看来,日本动漫有很多青春浪漫题材,美国动漫包含个人英雄主义,但中国可发掘的题材多得多。“不管是历史还是现代,神话还是现实,中国的文化元素太多了,而且很容易引起华人的共鸣,既有能创作的内容,又有市场和受众。”

在陈洲翔眼中,近年来,国产动漫实现了从小众娱乐到大众文化的华丽转身,从小屏幕迈向大荧幕,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目光,汇聚了丰富的资源。这一发展趋势让他坚信,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国产动画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前不久,陈洲翔一次外出还偶遇了《哪吒》系列中敖丙的Coser(进行角色扮演的人——记者注),并且看到很多争着要合照的粉丝。

对于国漫“出海”的前景,孙潇钧表示:“像哪吒、孙悟空这些承载厚重文化底蕴的IP形象,在跨文化传播时确实存在理解壁垒。但《黑神话:悟空》通过视觉、剧情消解语言障碍的尝试值得借鉴,或许适当加入文化注解,才能更好地架起国产动画‘出海’的桥梁。”在他看来,相比国外动画的创作理念,国产动画更侧重“天下大同”的集体叙事。

“当技术壁垒逐渐打破,剧情深度就成为决胜关键;用心打磨故事,观众自会看见诚意。”时至今日,孙潇钧仍记得《白蛇:缘起》这部国产动画给他的深刻感触:“它在传统故事的框架中构建了一个全新世界观,既保留了文化根脉,又注入了现代的思考。”在他看来,《白蛇:缘起》“叫座又叫好”的秘诀,正在于用扎实的剧本完成了对经典IP的创造性转化。“这部动画证明,当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时,国漫完全有能力打造出兼具东方美学与普世价值的精品。”孙潇钧说。

对于国漫“出海”,陈彦宇认为既要坚持东方美学符号体系,更要构建能引发共情的叙事语法。他提到,只有当技术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形成合力时,才能诞生像《哪吒2》这样既彰显文化主体性,又具有全球对话能力的作品。“这部影片成功地将‘修身齐家’的传统智慧注入了神话叙事,在炫目特效之外,也输出了我们坚实的精神内核。”在他看来,当国产动画学会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那些关于成长、亲情与传承的主题,自会跨越山海,引发共鸣。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