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智慧、绿色双轮驱动,这座污水处理厂打造“无废工厂”新标杆
东方网03-01 12:45:09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1日报道:上海宝山区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带调蓄设施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泰和污水处理厂。泰和污水处理厂规划处理污水总规模60万立方米/日,服务面积约14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24万人。自2019年投运以来,泰和污水处理厂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污水处理的“零废弃”目标,通过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智慧赋能和文化培育四大举措,积极推动无废工厂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泰和污水处理厂鸟瞰图

清洁生产,树立固废处理新典范

在污水处理的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栅渣和污泥两种固体废物。对此,泰和污水处理厂多措并举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在预处理区域首次采用栅渣真空输送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区栅渣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打造密闭输送一体化的标杆“超净空间”,栅渣含水率从65%降至25%,月平均外运量下降40%以上,固废产生量大幅下降。

此外,污泥经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工艺处理后的含水率降至40%以下,再经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封闭转运和焚烧处置,焚烧后的灰渣用于建材制造,综合利用率达100%,让垃圾变废为宝。

泰和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区“超净车间”

绿色低碳,建立能源管理新模式

泰和污水处理厂是上海市首家被评为四星级绿色工厂的污水处理厂,已连续两年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从目标分解到措施落实,从风险管控到应急处置的能源管理全过程。

走进厂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生产区域的一万三千多个灯具分为44个分区,通过分区、分回路智慧控制,每年节约用电51429千瓦时。近些年来,泰和污水处理厂还积极引入绿色能源,利用轴流式水力发电技术,将高效沉淀池进水渠道的水流能量转化为电能,每日可产生384千瓦时的电能,完全覆盖深度处理区域的照明需求。通过水源热泵改造,利用高温水源热泵技术提取污水厂中水的热量为污泥处理锅炉加热,预计每年可减排909.97吨二氧化碳,节省能耗费用约78.19万元。

泰和污水处理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智慧赋能,探索无废生产新路径

泰和污水处理厂采用行业内首创的数字工艺员系统,为污水处理厂装上“智慧大脑”。这位24小时在岗的虚拟工艺员,可对污水处理全流程实现全天候自动精细调节,不仅保障了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还降低了运行单耗,自投运以来平均电单耗下降4.98%,平均药单耗下降4.11%。

厂区还配套建设了能源管理平台,通过1000多台电力计量表计和200多项计算任务全面统计供电信息,实现用电量实时数据三级计量,为精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泰和污水处理厂数字工艺员系统

文化培育,助力无废理念广传播

泰和污水处理厂积极响应城投集团无废建设愿景,将“无废”理念贯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厂区内实行会议用水挂牌标语,杜绝浪费,张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标语,倡导绿色办公。引入智能垃圾厢房,不仅外观时尚,还搭载了垃圾分类软件系统和积分返现系统,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开展“无废”实践。

作为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向公众开放单位,泰和污水处理厂每年接待近两千名参观者,通过生动有趣的实景展示和互动体验,帮助市民深入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增强了公众的环保和无废意识。

环保无废理念科普宣传

未来,泰和污水处理厂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牢牢锚住“示范引领”目标不放松,依托“智慧”“绿色”双轮驱动,全方位打造业内“无废工厂”新标杆,为上海“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城投智慧和力量。

作者:柏可林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