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超级语文课》第四季明晚开播 多元教学焕发课堂新活力
北方网02-28 17:30:01

由山东卫视倾力打造的国内首档大语文公开课节目《超级语文课》第四季将于3月1日20:30正式开播。本季节目以教育部新课标“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教学纲领,通过全国遴选的24位语文教育先锋,在“拿手一课”、“非常一课”、“极限一课”、“最难一课”四大赛段中展开教学竞技。节目既呈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范式,也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古诗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的深度对话。通过课评员引领的专业评议体系,打造彰显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的标杆性课堂,为新时代母语教育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本期将迎来第一阶段“拿手一课”的首轮对决,即将登场的六位老师涉及小初高三个语文教学学段。通过两两对决的比赛模式,根据学生和课评员的投票来锁定晋级名额。比赛的紧张刺激与课堂的妙语连珠交相辉映,一场场关于语文教育的精彩盛典,即将拉开序幕。

0教龄老师诗意解读康桥  跨学科教学感悟诗歌情感

在首期节目中,0教龄老师朱海浪将以新批评理论中的“含混”与“悖论”方法论解构徐志摩《再别康桥》,通过《诗经·关雎》中“荇菜”与白话诗中“青荇”的意象互文,揭示中国诗歌中“朦胧美”的传承脉络。课堂中,学生以专业级朗诵再现诗歌韵律美学,展现新生代对文学经典的领悟力。

同样面对诗歌解读,创意满满的杨杰老师另辟蹊径。在《诗经·蒹葭》的课堂中,他鼓励学生用理工科中的图像概念来解读诗歌中“伊人”这一抽象意象。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自主领会到“可遇而不可求”的诗歌情感。这种跨学科教学尝试,将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

沉浸式朗诵感悟鲁迅力量 戏曲实景化课堂传承文化魅力

富有感染力的邹静老师,通过沉浸式朗诵的方法重现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引导学生构建多维度鲁迅认知体系。同时,邹老师在课程板书中,带领学生一起书写字词,感受文字细微之处的魅力,实现文学精神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统一。

“京剧文化推广者”张聪老师则将戏曲课堂实景化,现场展示京剧服饰道具系统,通过“唱念做打”基础教学,让00后学生切身感受“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戏曲美学精髓。

课评团深度观察 学术视角构建专业坐标系

本季特邀教育学家李强、文化学者郦波、青年作家八月长安组成课评团,从教育学、文化学、创作学三维度提供深度观察。节目在守护经典文本核心价值的同时,也正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机制。

此外,更有元气老师楼未名老师,借助声波曲线图将李贺《李凭箜篌引》所描绘的空灵声线具像化。以及B站知名知识区UP主刘俊强老师用魔术演绎《孔乙己》社会隐喻。首轮比拼,谁将更胜一筹,3月1日20:30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